室内饲养条件下花绒寄甲耐饥饿能力及海藻糖相关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jc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属于鞘翅目寄甲科,作为天牛类害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蛀干类害虫的防治中。花绒寄甲成虫释放后,需要自主寻找寄主,在此期间处于食物匮乏阶段。同时,在室内大量饲养过程中,成虫表现出较强的耐饥饿能力。海藻糖是昆虫血糖中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可调节体内葡萄糖含量,对维持昆虫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索了花绒寄甲的耐饥饿时间,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出不同饥饿处理下差异表达的海藻糖基因,结合RNA干扰技术,验证DhTPS基因的功能,为优化花绒寄甲室内饲养过程及建立合理释放策略、探究花绒寄甲耐饥饿能力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人工饲养条件下,花绒寄甲成虫饥饿处理两周时,死亡率达到45.83%,死亡率及体重发生显著性变化。饥饿四周时,死亡率达到97.50%,表现出较强的耐饥饿能力。2.以不同饥饿处理获得的转录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得到61条海藻糖相关差异基因。利用RT-qPCR技术,选取10条基因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3.在饥饿两周及正常饲喂两周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得到差异表达的20条海藻糖相关基因。在整个饥饿周期(饥饿0周、1周、2周、3周、4周)内,海藻糖合成基因DhTPS相对表达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海藻糖分解基因DhTRE-1与DhTRE-2相对表达量均下降;海藻糖转运基因DhTret-3、DhTret-4、DhTret-7、DhTret-14、DhTret-15的表达量显著性减少;基因DhTret-1、DhTret-9的表达量显著增加。4.在DhTPS干扰24 h时,DhTret-5、DhTret-7、DhTret-9、DhTret-10、DhTret-11、DhTret-13、DhTRE-3的基因表达量显著性增加;DhTret-1、DhTret-2、DhTret-16基因表达量显著性降低。花绒寄甲具有较强耐饥饿能力,饥饿胁迫下可存活四周。在此过程中,成虫可能通过调控自身相关海藻糖基因DhTPS、DhTret-1、DhTret-3、DhTret-4、DhTret-7、DhTret-9、DhTret-14、DhTret-15、DhTRE-1、DhTRE-2的表达变化以应对饥饿环境。同时,海藻糖合成基因DhTPS与海藻糖转运基因DhTret-1、DhTret-2、DhTret-5、DhTret-7、DhTret-9、DhTret-10、DhTret-11、DhTret-13及海藻糖分解基因DhTRE-3存在调节关系。
其他文献
木醋液应用较为广泛,其中包括促进植物生长、改良土壤等方面。本研究旨在利用木醋液调节植物生长、改良土壤的特性,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元宝枫生长发育、增加抗逆性并改良土壤条件,从而为元宝枫高效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木醋液对元宝枫生长发育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将木醋液稀释不同倍数后(200倍、400倍、600倍、800倍;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施入土壤和石英砂中,培育元宝枫幼苗,通过测定元宝枫种
学位
设施栽培是我国冬枣主要的栽培模式,能够提前冬枣成熟期、避免降雨裂果,显著提高鲜食枣产业效益。设施栽培条件下的小环境气候条件特殊,环境调控不当会导致光合效能低下,影响冬枣生长和产量,这是目前冬枣设施栽培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随机测量的策略,在不同物候期(现蕾期、盛花期、幼果期、膨大期、脆熟期和采后)测定不同栽培模式(露地、避雨棚、温室)下冬枣叶片的光合日变化规律和光响应曲线,明确设施栽培条件下
学位
冬枣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鲜食枣品种,设施栽培有效解决了成熟遇雨裂果和货架期短的问题。设施冬枣生产过程中的光、温调控,影响到冬枣花的分化与发育,研究冬枣花生长发育模型可为其花期环境因子调控提供基础。本研究以露地栽培冬枣为对照和模板,通过连续观测记录,总结设施栽培对冬枣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合温度与光照两大环境因子,建立了冬枣花期预测模型与外观形态指标的预测模型,并通过设施栽培冬枣试验数据进行了模型检验
学位
基于三轴机械臂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运行控制要求,采用以PLC为核心控制器,将伺服电机、传感器、触摸屏、交流伺服装置、工控计算机及丝杆工作台等组合后,设计出一种三轴运动控制系统,并用西门子组态上位机软件WinCC完成对系统的实时监控。通过编写程序下载至系统平台后可完成整个系统的精准定位,实现机械臂不同运行轨迹的操作。空间轨迹控制中利用工控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将位置数据传送到可编程控制器中,控制
期刊
悬铃木作为世界著名行道树,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价值。据文献记载,悬铃木早在12~15世纪已在我国栽植,但规模化引种始于1887年,并于民国时期由上海传至全中国。长达百余年的引种历史,悬铃木已长成参天大树甚至古树,但同时伴随着健康隐患与稳固隐患。因此,本研究以各径级共计100余棵悬铃木作为样本,基于TRU树木雷达探究悬铃木的空腐规律、空腐加剧的原因以及在城市路面下的根系分布特征。为行道树健康诊断
学位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改善的有效措施。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各组分的影响机制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土壤-微生物变化特征及其耦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薄弱。本研究以秦岭中段不同恢复年限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恢复1、8、16、31和50年的典型撂荒地作为研究样地,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主成分分析、随机森林测试等分析方法,探讨
学位
随着全球水资源紧缺和干旱问题的加重,人工林耗水日益成为水资源管理中考虑的重要因素。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是紫葳科(Bignoniaceae)梓树属植物,生长速度快,木材结构紧密,材质好,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速生树种,楸树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和氮。在楸树的主要分布区域内,水分匮乏和氮素贫瘠这两大环境因素通常限制着楸树的生长,导致楸树人工
学位
阐述技术监督标准保障体系、技术监督计划管控机制、技术监督分级监督体系、技术监督监督质量考评机制,探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在电力技术监督管理中的创新实践。
期刊
报纸
中国是世界猕猴桃第一大生产国,虽然产量和面积均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单产和收入效益方面,与新西兰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当前,猕猴桃产业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种植经营共存的局面,生产安全、健康、质优的猕猴桃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需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目前,猕猴桃生产过程分散和缺乏管理,导致了生产信息的监管缺失,这使得生产环节的监督难以展开,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猕猴桃生产全过程监管,进一步提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