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动机对于自我控制行为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gkamps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这样的问题:明知道自己制定了严格的饮食计划,却还是经受不了美食的诱惑;明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尚未完成,却还是忍不住去追更新的影视剧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与一个心理学核心概念有关:自我控制。自我控制(self-control)具体来说是一种抵制当前诱惑、调整个体的冲动行为,使其与理想、价值观、道德和社会期望相匹配,并且保持追求长期目标的能力。自我控制被广大心理学研究者所关注,主要原因是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研究表明,如果个体自我控制能力较高,则他学业成绩较好,自尊水平较高,身体素质较强,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也更为和谐;反之,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的个体则面临着饮食障碍、依赖成瘾甚至暴力行为等问题。在自我控制的研究中,双任务(dual-task paradigm)是最为普遍运用的实验范式,它通过让被试参与前后两个需要实施自我控制的任务,使得任务一对任务二产生的影响,导致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是:自我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被试在前一任务中消耗了一部分自我控制资源,在完成后一任务中则会暂时性的缺损,导致任务二的行为表现更差。然而自我控制研究领域近期面临着诸多质疑与挑战。首先,自我损耗效应是否存在。Evan Carter在研究中并没有重复出前人的结果,同时全球的参与自我损耗研究的23个实验室也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其次,双任务范式中在任务一之后,如果给予被试一定的奖励或者能量补充,是否可以改善被试任务二的活动表现。Kurzban研究认为任务一消耗了血糖水平,在之后补充葡萄糖可以改善任务二表现;而Gailliot等人则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最后,动机是如何影响自我控制的。Muraven等人认为提供奖励动机可以克服自我损耗,但目前的实验证据并不能很好的说明动机的影响机制。在当前的研究中,我们旨在对上述问题来进行探讨。本研究中采用的被试为限制性饮食者,这群被试的特点为对食物线索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实验范式为双任务范式,任务一为食物线索反应范式,任务二为经典Stroop范式。实验一考察自我损耗效应是否存在。被试在任务一中是否消耗自我控制对任务二表现是否有影响。结果发现,被试在观看食物图片消耗了自我控制之后破坏了任务二的表现,说明自我损耗效应确实存在。实验二考察奖励动机是否影响自我控制行为。任务一同实验一,但是在任务二中加入奖励线索,结果发现,被试在对于带有奖励线索的试次反应时更快,这说明奖励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我损耗进行了补偿。实验三在实验二的基础上控制了奖励线索出现的比例。结果发现只有当被试形成一种奖励预期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时才会使任务二表现更好。研究结果支持了自我损耗效应的存在,进一步丰富了自我控制的相关理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通过操纵奖励动机来探讨奖励动机调节自我控制行为的内部过程,而且本研究实验材料使用的是现实生活中容易导致个体自我控制失败的图片,使得实验的生态效度更高,为今后预防和干预自我控制失败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蛹虫草菌丝体多糖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液料比、超声功率、提取时间为响应因子,
<正> 《古诗十九首》具有音乐总谱似的交响结构,羁旅、爱情和死亡三个主题在这儿变奏回旋,共同协奏着与生命的基本问题相关的生命悲歌。忧郁凄凉的美构成了作为浑然合一的艺
本实验应用多种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全身麻醉药对脑局部葡萄糖代谢、脑信号强度及相关脑区内神经递质的变化,以探讨全麻药敏感的靶位及可能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全身麻醉的机理提供
<正>好像家长花钱给自己报了个班,教育就算买下来了。这样的孩子出国留学,最后成什么样子也可想而知。最近,中国首富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频频引起网络的小兴奋。我人在海外不
目前,公共安全领域的物联网示范工程及其产业化正在开展,作为物联网基石的云计算至关重要,它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如果运用于公安领域,必然会对公安信息化建设带来深刻的影响与变
本文以证据学为主要理论基础 ,从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执法实践出发 ,探讨了公安机关在打击计算机犯罪实践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计算机证据的取证问题 ,对计算机
当前,地方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角色定位不准确或不合理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管理效益的提高,本文就其地方
以产业组织、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利用不同数据窗口下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产品市场竞争和高管变更与现金持有
<正> 就纯粹形态的隐喻,即作为形式表现手段的隐喻来说,在电影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真正的隐喻必须具备两个特征:一、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较成分并不指明;二、先决条件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