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中的人数难题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c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人数难题是指人们在考虑人数的道德意义时所出现的一系列困境。自1978年塔雷克提出起,人们逐渐认识到这是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要阐释多数决的正当性显然需要正确理解人数的道德意义。为了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人们设计出一些简单的情境来研究这一问题,荒岛救人就是其中一种较好的设计。有n个人在海上遇险受困于两个荒岛,糟糕的是只有一艘救生船,而且海啸袭来时间不允许n个人都救。救援者需要在救m个人还是救n-m个人之间进行选择(假设m是多数)。功利主义者会认为救m个人是正当的,但这显然没有尊重人的分离性。现代政治哲学对人数难题的思考是以尊重人的分离性为前提的,目前学者们对到底应该救谁主要有三种观点:救多数;权重抽签;等概率抽签。斯坎伦、坎姆和拉兹比等学者赞同直接救多数的策略,并给出了非功利主义的理由。坎姆的平衡论证和斯坎伦的打破平局的论证认为少数的n-m个个人要求被多数中的n-m个个人要求抵消了,这尊重了人的分离性。多数群体中剩下的2m-n个个人要求,少数群体没有个人要求可以与之相抵消,因而应该决定救援方向,即要求救多数。瓦尔登和斯坎伦提出随机性的论证试图证明,当救援者并不知晓任何导致偏袒的附加信息时,直接救多数策略可以实现待救援者每个人拥有同等且最大化的获救机会。拉兹比认为结果公平相对于机会公平有着词典式优先,因而救多数比救少数更公平,所以应该救多数。权重抽签的支持者认为直接救多数策略并不能真正解决聚合问题。坎姆认为对个体分离性的尊重要求给予每个待救援者平等的获救机会,而在同一个荒岛上的人有权利将他们的机会的聚合起来,因而要求按照每个岛上人数之和确定的权重进行抽签。蒂姆曼倡导了一种个人主义抽签程序,救援行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n个人每人享有1/n的机会;第二阶段时获选者同一方向的个体由于“幸运”产生新的要求权从而获救。由此断定,个人主义抽签程序的两个阶段既不存在机会的浪费,又不存在机会的聚合。桑德斯通过对权重抽签策略批评的回应,提出了帕累托优化的理由为权重抽签辩护。如果将每个候选者对结果产生影响视为公平的重要考量,那么权重抽签可以实现单次人数增加过程中其影响力的体现。同时,通过对n个人1/n初始机会的帕累托优化使得少数人的处境不变,多数人的处境变得更好。以塔雷克为主的部分学者坚持只有等概率抽签,即抛硬币策略才能够实现平等对待,对分离性的尊重。塔雷克和奥特苏克指出,聚合会造成对人道德价值的忽视,抛硬币策略的正当性源于在决策过程中人的道德价值没有被以抵消计量等方式任意的对待。合理性原则表明个体竞争性的理由和抱怨必须放在同一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因而多数的要求无法打破平局,只有通过抛硬币确定救援方向。在对上述三种路径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论证思路:新增机会的合理分配。
其他文献
随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迅速发展,经济中出现了一种"表内信贷表外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导致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一经济问题,本文在理论分析和数学建
近年来,我国商品房房价尤其是北京等大城市的商品房房价飞速上涨,房地产市场泡沫膨胀,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构造房地产价格决定方程,并运用卡
在甲苯溶液中,用固体光气为原料,分别与正己胺和正辛胺在0~5℃反应,中间产物在70℃以上分解合成异氰酸酯,常压蒸馏除去甲苯,减压蒸馏得到正己基和正辛基异氰酸酯。加入少量氢
<正>大贺与精信,贺超兵与陈一枬。在当代中国广告的发展进程中,这两位都是必须要提到的超重量级人物。大贺是中国第一个用广告公司名字上市的企业,于是贺超兵一不小心成了年
顾客体验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竞争利器。通过体验品牌,企业把品牌带入顾客的生活,为顾客提供服务,同时达到强化顾客情感体验,提高品
目的通过在护士群体中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提高护士对患者真实需求和心理活动的认知,从而提升护士的共情能力,促进人文护理的深入实施。方法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每两个月
<正>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是一种骨松质被增生的异常纤维-骨组织所代替的良性骨病,又称为骨纤维结构不良,该病分别占骨肿瘤的2.5%和非恶性骨肿瘤的7%。192
1∶25万措勤县幅区域地质调查自2000年开展以来,对测区进行了全面的野外调查和剖面测制工作,收集了大量野外第一手资料.根据测区地质特征分析及原侏罗纪达雄群剖面上的古生物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的态势开始加剧,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同时各行业中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差距开始减小,并且特性也趋于相同。这让企业通过仅仅依靠产品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作为公司法中股东有限责任的例外,从创立以来一直面临的问题是:何时应坚持股东有限责任?何时则应揭开公司面纱,追索股东的个人责任,同时宣告法人人格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