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出血预测模型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gang82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脑室内出血和肺出血对新生儿的病程及预后带来严重影响。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新生儿存在出血风险,需要通过血小板输注纠正,但输注阈值尚不明确,且不同患儿出血风险不同。本研究主要针对有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预测其生后28天之内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早期评估,早期干预,减少出血事件发生。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诊断为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LASSO回归筛选纳入模型变量,建立列线图可视化预测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并采用Bootstrap重抽样100次进行内部验证,以重抽样后C统计量、校准图做模型评估。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47例诊断为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其中出血组38例,209例在住院期间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3-4级脑室内出血22例(57.9%),肺出血20例(52.6%),放弃/死亡19例(50.00%)。2.使用LASSO回归筛选纳入模型的变量,通过10折交叉验证得到当最优λ值为0.029时选入的预测因子有9个,我们将这9个变量作为预测模型的预测变量。其中胎膜早破(OR=3.74,95%CI=1.20,11.7,P=0.021)、血小板减少日龄对数(OR=0.52,95%CI=0.30,0.86,P=0.013)、机械通气(OR=3.26,95%CI=0.99,10.9,P=0.050)为有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新生儿发生严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3.通过Bootstrap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其C统计量结果为0.838,校准图如图2所示。4.基于以上9个筛选变量建立列线图,使预测模型可视化。结论:1.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严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胎膜早破、血小板减少日龄对数、机械通气;2.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可为制定个性化血小板输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Wiskott-Aldrich综合征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死亡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1月至2020年08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40例WAS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死亡组),以同期收治的125例存活WAS患儿为对照组(存活组)。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
第一部分BTLA对调节性T细胞发育及功能的研究目的:研究B和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对调节性T细胞(Treg)发育和功能的直接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在Treg中特异性敲除BTLA基因的小鼠模型进行研究。比较免疫缺陷小鼠中枢及外周各淋巴器官中T细胞外周环境稳态、T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Treg的发育及其功能相关分子的表达,并通过流式分选Treg及Naive细胞体外培养,探究Treg细胞在体
目的:对比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近10年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I/ELBWI)的诊疗救治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VLBWI/ELBWI的临床资料。按时间顺序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出生的记为C1组,2014年1月-2015年12月出生的为C2组,2018年1月-2019年12月出生的为C3组,对比分析3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并发症、呼吸系统干预情况、临床
目的: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监测可测量残留病(MRD),通过MRD导向的风险适应治疗,评估MRD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过程中的预后价值。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纳入93例儿童AML患者,按照初诊遗传学异常、诱导治疗I后MRD及骨髓细胞学(BM)决定的风险分层完成2015-AML-03方案低危组(n=32)和中高危组(n=61)化疗。以MFC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预防性给予高危早产儿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在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CINAHL)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检索,获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0~4岁体格指标,描述和分析早产儿生长规律。方法: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normal birth weight,NBW)组、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组和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组;按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采用早产儿0~4岁体格指标测量值建立数据库,分别计算上述三组男、女童
第一部分Abp1在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及功能中的影响目的:探讨肌动蛋白连接蛋白1(Actin-binding protein 1,Abp1)对调节性T细胞(Treg)发育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野生型小鼠(WT组)和Abp1基因敲除小鼠(KO组)的胸腺、脾脏、浅表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及Treg细胞的比例、数量以及相关功能性分子的表达,并利用体外抑制试验检测Abp1缺失对Tr
目的探讨microRNA-424(322)-5p(miR-424(322)-5p)在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orNV)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30只SD雌性大鼠按不同时间段随机分组,其左眼为实验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并通过缝线法诱导构建大鼠CorNV模型,取建模后第0、4、7、14天的角膜组织,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
第一部分纤维蛋白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基本性质检测和生物安全性评价目的:制备一种由CREKA五肽修饰并包裹ICG的纤维蛋白靶向纳米粒(CREKA-ICG-LIP NPs),检测其纳米粒基本性质、稳定性及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薄膜水化-声震法制备CREKA五肽修饰的脂质外壳并包裹ICG的纳米粒(CREKA-ICG-LIP NPs);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和结构;使用Malvern粒径仪检测纳米粒
目的:探讨脑源性视觉障碍患儿的临床特征,随访其视力自然转归情况。方式:回顾分析55例脑源性视觉障碍患儿的病史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及视觉功能查体资料,对比脑源性视力损伤患儿的视力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男性患儿35例(63.64%),女性患儿20例(36.36%)。60%(34例)以上患儿年龄在1岁及以下,接近80%(42例)患儿年龄在3岁及以下。54例(98.18%)CVI患儿有明确病因。50例(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