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及影响,是目前广大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产业结构是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的主要方式,它的变动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产业类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自然也是不同的。呼包银榆经济区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区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经济发展迅猛,但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由于地区各产业结构间的不合理性遭到严重破坏。自2010年,国家力图将经济区打造成国家重点能源基地开始,以及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呼包银榆经济区作为西部经济增长点,在促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运用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并结合呼包银榆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对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动造成的环境影响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一、在分析经济区产业结构演变与生态环境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结构指标与生态环境指标两个指标体系;二、运用典型相关性法、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析法,以检验和分析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效应与影响程度;三、对经济区各细分产业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呼包银榆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效应指数;四、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与政府应如何采取措施来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经济区不同产业类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而对经济区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呼包银榆经济区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第一产业比重的增加会引起生态环境的较小幅度污染,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步减弱;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会引起生态环境较大幅度污染,其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影响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相对稳定态势;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经济区产业结构演变影响的生态环境变化要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但滞后期较短;经济区生态环境影响指数IIISNE在3.1-3.4之间,属于中等水平,但长期看来有恶化发展的趋势,说明经济区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在未来经济区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发展中,经济区应在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以及加强经济区环保监督等方面加大力度,以更好的促进经济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