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吸毒人员的社区戒毒管理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吸毒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吸毒滋生了抢劫、卖淫、艾滋病传播等大量的社会问题,研究如何有效减少吸毒人员,科学管理吸毒人员,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数已超112.67万,按照联合禁毒署的科学测算,1个显性的吸毒人员背后可能有3名至5名隐性的吸毒人员,照此推算,我国目前的吸毒人员数可能已达300万至500万之众。庞大的吸毒人群使得我国已不可能完全采取强制隔离戒毒的传统方式对吸毒人员进行管理。同时,我国强制隔离戒毒也存在着天然的弊端,如封闭环境中开展戒毒,很难使戒毒人员适应出所后的社会生活;大量新增的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并不适用于强制隔离戒毒等等。新的禁毒斗争形势,要求我国必须建立起新的戒毒模式,如果能把社区作为吸毒人员开展戒毒治疗的场所,统筹社区资源为戒毒工作服务,将极大地提供我国吸毒人员管理效率,降低政府管理吸毒人员的成本,减少吸毒人员数量,促进吸毒人员回归社会。论文以吸毒人员社区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现有吸毒人员管理的措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我国社区戒毒管理工作相应的对策建议。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从我国严峻的禁毒形势入手,阐述了吸毒人员社区戒毒管理研究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社区戒毒研究的现状、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提出和谐理论是社区戒毒的指导思想,社区戒毒是“科学戒毒”理念的体现;吸毒人员的社区矫正原理,说明了社区戒毒的前提是社区必须接纳吸毒人员,要因人而异地为吸毒人员制定戒毒方案;社区戒毒治疗理论,系统阐述了对吸毒人员需要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科学、系统地治疗,社区戒毒是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重塑信心、融入社会的过程。   第三章,回顾我国吸毒人员管理发展历程,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吸毒人员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现有吸毒人员管理模式中,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主要特点和不足,分析了社区戒毒管理模式的优势,介绍了我国社区戒毒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以全球影响较大的美国的戴托普模式和英国的“处方体系”为例,介绍了国外在社区戒毒管理中的先进理念;以国内昆明市“金碧模式”和开远市“雨露社区”为例,介绍了国内社区戒毒中以政府为主导的成功实践经验;上述实践活动对我国今后在社区戒毒管理中的有益启示。   第五章,提出加强我国社区戒毒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社区戒毒理念,科学看待吸毒行为,合理制定社区戒毒目标;以政府为主导,有效整合社区禁毒资源,构建合理、高效的社区戒毒管理体系;引入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机制,完善药物维持治疗配套机制;引入个案管理机制,为每一个吸毒人员制定相应的戒毒计划,开展“面对面”的戒毒服务;积极发挥禁毒社工作用,建立一支与我国社区戒毒工作相适应的戒毒社工队伍。
其他文献
随着东莞社会经济双转型步伐的不断推进,社会利益格局重新分配,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过去长期积累的旧矛盾和改革深化呈现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使东莞的劳动关系直接走向饱和状态
浙江省淳安县地处长三角城市群边缘的浙西山区,系杭州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县、库区县、边区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众多,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流动产生了大量的留守
“00后”大学生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学生群体,其学习动机务实、休闲意识浓厚和价值追求的个性化新特征对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而大数据技术引发信息技术领域的技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产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各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试验田和突破口。随着改革的不断
提升教师的胜任力水平,不仅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实现战略目标、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及学生实现全面成长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学校均没有形成以提高教师
学位
我国政府统计系统历来重视统计科研工作,近几年愈加重视。做好统计科研管理的创新工作,对于提高浙江省统计科研的管理水平、统计科学研究效率,以及促进统计科学研究的学术交流等
最近几年,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自动化办公系统正快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随着校园网建设的完善和发展,网络已成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日常办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
全科医师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全科医学理论为指导,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服务目标。其基本职能是负责常见健康问题的全方位管理,是
学位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是未来商业宣传、信息传播、文化传承活动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职责.因此推行课程思政,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坚
自2008年以来,中国社会自然灾害频发。民间组织以其动员速度快、募集民间资源能力强、救助行动服务细致、连接政府和基层灾民关系紧密等方面的特点在救灾行动中成为重要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