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笔记》(第三编)语言学材料类编及其语言学价值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ngtou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宋笔记》(第三编)共十册,四十种笔记,内容浩繁,见闻琐事、考订辩证、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民情皆有收录。本文主要是整理《全宋笔记》(第三编)中的语言学材料,并对这些语料的语言学价值进行分析。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言,本章对《全宋笔记》以及为何要选用《全宋笔记》作为研究对象作了必要的论述,并综述宋代笔记及《全宋笔记》第三编中四十种笔记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研究即对全部或者一系列的宋代笔记进行整理、分类和介绍,微观的研究即对《全宋笔记》(第三编)中某本笔记的某方面价值进行分析。通过这些综述可以看出《全宋笔记》(第三编)全面的语言学价值研究还处于空白。本文的写作恰能填补此方面的空白。  第二章为语言学材料的类编,笔者整理出《全宋笔记》(第三编)中含有的292条语料,并将其按照文字、音韵、训诂、方言、语法和文献的顺序进行了分类。其中训诂语料多达210条,文字语料34条,音韵语料16条,方言、语法和文献语料共32条。由数量的多少可以直观地反映其价值的大小。  第三章为材料中的问题考辨,其中涉及文字材料5条、音韵材料3条、训诂材料15条。这些材料或论述不全,或论述有误,笔者针对材料的问题都作了相应的补充和辨正。  第四章为语言学价值分析,此章节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这一章节主要从文字学、训诂学和辞书学等角度对292条语料的语言学价值作了全面的研究分析。其中辞书学是通过与《汉语大词典》的比对来显现的。《全宋笔记》(第三编)中的语料为《汉语大词典》增补词条14例、增补义项5例、修正义项16例、补订书证2例、提前书证3例。  第五章为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全文作概括总结。  总之,全文围绕《全宋笔记》(第三编)中的语言学材料及其价值展开分析。笔者期冀通过本文的研究,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笔记这种文体的价值,同时帮助提高宋代笔记在语言学史上的地位,让宋代笔记的价值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其他文献
司马光作为北宋的名儒大臣,集参政主体、学术主体、文学主体于一身。这种复合型特征导致了其独具个性的史笔与文笔。  在司马光参政意识的强烈影响下,不论是其学术还是文学皆
在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动词研究一直是语言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哭”义“号”系动词作为动词的次范畴之一,属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动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近年来,有些学者对“哭”类动词进行了粗略地研究,虽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仍不够细致全面,因此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内容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学位
关联性思维是由法国汉学家葛兰言在其《中国人的思维》(Lapenséechinoise)一书中多次提到,被用来概述中国人思维特征的一个西方汉学概念。英国汉学家葛瑞汉(A.C.Graham)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