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夕,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以来,至今创作歌词已有三千多首。他的歌词意境唯美、浪漫,语言自然含蓄,富有韵味。在流行音乐逐步走向的商品化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本文以香港词人林夕的歌词为研究对象,探讨林夕歌词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诗学内蕴。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着意于林夕歌词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林夕歌词的研究现状分析。2016年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向世界证明歌词这一特殊文体所蕴含的丰富文学性,林夕作为华语流行乐坛著名词人,其创作的众多歌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的必要性;对林夕歌词研究现状的分析,有利于笔者发现研究的切入点。第一部分:林夕创作的总体概述。通过对林夕歌词创作的分期、题材划分的界定、创作机制及传播方式的分析等方面,系统地呈现出林夕歌词的整体状况。第二部分:解读林夕歌词中的文化内涵。林夕的歌词,以极大的人文关怀,描述了香港的社会变迁、港人面对回归的复杂心态、都市男女的爱恨纠葛,已然成为了一种历史记忆。第三部分,阐述林夕歌词中的诗学特征。林夕歌词文本之间的互文性是诗学的重要范畴,文本主题的一致与悖反,给受众理解歌词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林夕歌词语言晓畅自然、委婉含蓄,又富有旋律感;林夕歌词中的意象不仅具有色彩性、象征性的特点,同时还具备特殊的解构性意味。结语部分:林夕的歌词成为香港的一种文化符号。林夕的歌词有着深深的香港烙印:八十年代港人身上的迷茫、孤独、自我封闭,八九十年代港人的“九七”情结等情绪,都是港人文化心态的缩影,具备着浓郁的香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