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报道的媒体再现与框架分析(2007-2018)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3396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但受限于身体缺陷、行动不便以及社会无障碍环境的不健全,残疾人鲜少或露面、或发声于主流社会,以致于绝大多数公众只能藉由媒介了解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媒体作为公众联通外部世界重要桥梁,能再现残疾人议题、型塑残疾人形象,将公众“不可见、不可触、不可思”的实性世界投射给公众,成为公众了解残疾人的重要途径,也对影响残疾人的社会地位起到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背景,本研究以2007年至2018年12年间《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中国残疾人》中的1085篇残疾人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甘姆森“诠释包裹”取向框架分析法以及深入访谈法,探讨三份报刊残疾人报道的媒体再现和框架特征。研究发现,三份报刊关于残疾人议题的报道总体呈现报道总量少、感情倾向明显、重官方话语的特征。在报道内容上,三份报刊的立场各不相同,《人民日报》倾向从政府的角度,介绍国家的助残行动;《南方周末》倾向从残疾人人权角度,揭露负面的侵权行为;《中国残疾人》倾向从专家角度,介绍助残模式及康复知识等。在媒体框架的使用上三份报刊也各不相同,《人民日报》倾向于使用“政绩框架”、“仪式框架”,整体呈现“紧跟国家意识、营造关怀气氛”的特征;《南方周末》倾向于使用“问责框架”和“榜样框架”,整体呈现“重视残疾人权利、关注残疾人个体”的特征;《中国残疾人》倾向于使用“政绩框架”、“社会公益框架”、“科普框架”,整体呈现“关注助残模式、科学服务残疾人”的特征。上述报道表现与联合国所规定的“应该发起和持续进行有效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对残疾人的正确认知”的要求还存有差距。媒体的具体针对行动,一是增加报道数量,推进残疾人报道常态化;二是转变报道理念,均衡报道框架,更客观全面呈现残疾人;三是丰富报道元素,提高可读性、增强传播效果。本研究的内容分析和框架分析组合法,弥补了当前研究仅对残疾人报道的框架进行描述性分析而忽视框架建构过程的不足,未来研究,或可增加“版面”的分析单元,或可延伸至新媒体的残疾人报道,以展开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社会公共安全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疲劳状态检测方法,对遏制疲劳驾驶、改善我国交通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针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作为主要网架的特高压电网,利用交直流混合运行,实现了外电大规模输入的超大型城市电网。特高压交流与直流线路作为运送电力资源的主要方式,它们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至关重要。为确保特高压电网安全可靠运行,需构建智能化、精益化、高精度的特高压通道可视化平台,不断提升特高压线路管控水平,提高运维资源配置能力,释放运维的效率。本文以精细化三维建模为基础,以三维可视化为信息表达
相对于城市街区中现有的导向标识,软导向设计更适合熟悉地形人员的寻路习惯,但目前国内对于软导向的研究深度尚且不足,文章通过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对50个地铁站软导向样本各
本文主要以1.2mm的CN645ACW型焊丝的单道平板堆焊焊缝形状、单层多道平板堆焊焊缝表面平整度为研究对象,研究应用于高效率、高质量自动化堆焊生产的焊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首
自从2009年8月温总理号召建设“感知中国”后,物联网迅速在工业中发展。随着物联网的普及,以及云计算的大量运用,物联网重点发展的工业智能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物联网需要将各种信息汇入互联网,无线传输网络便是最好的选择。在此机遇之下,部分企业希望将工业自动化与物联网结合起来,提前在即将到来的智能工业中分一杯羹。物联网指的是物物互联,要将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所有物件达到物联网的要求,首先要攻克的是性能复杂的
癌症是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对癌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基于化学药物治疗仍是比较基本的疗法。大部分化疗药物由于自身的水溶性较差,过快地从血浆中清除,同时在体内
在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大旅游”格局正在逐渐形成,旅游业大众化、常态化、散客化的发展趋势对新时代的旅游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扬州市作为一个以旅游业为永久性基本产业之一的城市,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找出扬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的策略,以此推动扬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高效、便利、科学、完善,为
证明妨碍是指妨碍行为人通过实施妨碍证明责任人举证证明的行为,从而使证明责任人承担举证不能所带来的法律风险。证明妨碍不利于发现案件真实,剥夺当事人双方平等接近、利用
昙阳子是万历年间的一名女道士,一生只有二十三岁。昙阳子从十七岁学道,于万历八年九月九日二十三岁在十万人面前飞升。万历年间著名的文人,如王世贞,王锡爵,屠隆,冯梦祯等人
行走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运动,人体能够凭借自身的神经调节系统和肌肉骨骼运动来保持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因此针对人体步态稳定性的研究对改善人们生活品质和提高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