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3+>掺杂TiO<,2>纳米晶的晶体场光谱学

来源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溶剂热法,有效地将Er3+离子发光中心体相掺杂到锐钛矿TiO2纳米晶格中,观察到了稀土离子在半导体纳米晶中的高效强发光。在10K高分辨的荧光光谱实验中,我们在紫外可见及近红外区域分别观测到了Er3+的特征发光。通过对Er3+的激发谱,发射谱及荧光寿命的一系列分析,可知这些尖锐谱线均来自于Er3+的同一晶格位置。另外,在这种晶体场环境下的Er3+离子的能级也从实验上得到很好的指认,共得到了45个晶体场能级。根据激发谱及发射谱所得到的Er3+的能级,我们进行了系统的晶体场拟合分析,采用了14个自由变化的物理参数,其中包括9个晶体场参数和5个自由离子参数。在C2v的对称性条件下,能级拟合的均方根偏差为25.1 cm-1。根据带隙激发的Er3+离子荧光光谱,提出了TiO2纳米晶到Er3+离子的能量传递机理。TiO2纳米晶与Er3+离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能量传递,这主要是由于蓝移后的TiO2纳米带隙和Er3+离子的2G7/2能级比较匹配。带隙激发出的Er3+的紫外可见及近红外发射光谱充分证实了这一能量传递。采用976nm的激光激发,观测并分析了Er3+离子的近红外及上转换发光。此外,我们还检测了Er3+离子的4S3/2和4I13/2的荧光寿命。4S3/2的荧光衰减曲线呈现单指数特征,证实了Er3+离子的发光来自于相同的晶体场环境的结论。4I13/2的荧光衰减曲线由于TiO2纳米晶缺陷的猝灭作用而偏离单指数,根据Inokuti-Hirayama模型,成功地拟合出了4I13/2的本征寿命(1.56 ms)。关于Er3+∶TiO2纳米发光材料的光电子学性能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基质到Er3+离子的能量传递,对Er3+∶TiO2纳米发光材料的应用(如荧光生物标记和电致发光)有着重要的意义。类似的合成和分析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它稀土离子掺杂的半导体纳米材料。
其他文献
使用超声进行人脸识别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可见光、红外线等方法的新兴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传统方式的人脸识别技术,超声人脸识别具有不受光线、温
学位
近年来,由于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可再生的、对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上。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有效利用生产生活
光声光谱是以美国著名科学家A.G.Bell于1880年发现的光声效应为基础的高灵敏、高动态范围及仪器结构简单的光谱技术,属于光热光谱的范畴。光声光谱技术就是通过测量样品由于温
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短脉冲激光与线性分子相互作用过程。在一束强度为1013W/cm2,脉冲宽度为110fs的激光脉冲作用下,分子的转动态分布由波尔兹曼热分布变为耦
分析了从0.4至1.2GeV/u的Ni+Ni和Pb+Pb重离子碰撞过程中的径向流,核穿透等动力学现象及其对碎片形成的影响,得出如下结果:   实验结果发现,从不同出射粒子的快度分布可以看出,
本文主要研究了三类过渡金属化合物的超导电性:具有非中心对称结构的Mg10Ir19B16,具有三角晶格的层状氧化物LixNbO2,还有新型高温超导体ReO1-xFxTAs,其中Re为稀土元素,T为过渡金属
偶极声波测井可以获取各种地层的横波速度,其发射和接收具有的方向性又促进了声波测井新的应用,在评价油气储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偶极子源在井孔中激发的模式的传播
学位
本论文主要围绕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ICOS)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在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中,腔模噪声是限制探测灵敏度提高的主要因素,为此,对激光入射到腔内的模式进行了调节,使得腔模
闻名世界的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赵州桥被誉为华北一宝,千百年来,在民间还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它的神话故事呢!  古时候的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上去像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远望就像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鲁姜
期刊
与电子相比,光子作为信息载体,具有更大的信息承载量和更宽的工作带宽。尽管光子回路具有优越处理性能,可望实现更快的处理速度,但是光子的固有物理极限给光子器件的小型化以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