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作用后致密砂岩力学性质变化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低渗透砂岩油藏资源量非常庞大,但具有渗透率较低、天然能量供应不足等问题,学者研究将二氧化碳作为驱油剂提高油藏采收率。然而CO2作为驱油剂注入井筒后,会与砂岩产生反应改变岩石的微观成分和孔隙结构,影响砂岩力学性质,进而影响二氧化碳的驱油效果和地层的长期稳定性。因此,开展二氧化碳作用后致密砂岩力学性质变化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西柳同口地区低渗透油藏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不同条件下CO2作用后砂岩的微观矿物成分变化特征,使用核磁共振分析仪,获得CO2处理前后砂岩的孔隙度、孔隙结构及孔径分布变化规律,结合三轴应力试验,研究砂岩力学参数随CO2浸泡时间和温度的演化规律,进而分析砂岩微观矿物成分和孔隙结构特征与宏观力学性质的关系。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X-射线衍射实验,揭示了二氧化碳作用对砂岩微观成分的影响规律。砂岩经过二氧化碳浸泡后,矿物组分随着浸泡时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CO2浸泡072 h时期,砂岩内石英含量大幅度增加,长石类矿物、方解石矿物含量逐渐减小;在浸泡72168 h时期,石英含量开始逐渐减小,长石类矿物、方解石矿物含量增加。这说明在CO2浸泡前期,砂岩与CO2发生了一定的化学反应,使得长石类、方解石矿物发生溶解改变砂岩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导致砂岩的总质量降低,在CO2浸泡后期,溶液中的物质开始以次生矿物的形式固化于砂岩之中,再次改变了砂岩的主要矿物成分。(2)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二氧化碳浸泡砂岩实验,随着CO2浸泡温度的升高,石英含量显著增加,幅度为35.16%;钾长石、斜长石、方解石,矿物含量持续减少,幅度分别为14.5%、8.33%、16.29%。这表明温度对二氧化碳与砂岩之间的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矿物成分溶解速度加快,致密砂岩的总质量降低。(3)根据核磁共振实验,揭示了二氧化碳作用对砂岩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随着CO2浸泡时间增加,砂岩微孔体积显著降低;介孔体积略微增大,大孔体积显著增大后略微减小,同时孔隙度也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浸泡50 h时孔隙度增加至最大值,因此孔隙度的增大减小主要由大孔和微孔比例改变所导致。通过不同温度下CO2浸泡得出,温度对于微孔和大孔体积变化影响较大,对于介孔体积变化的影响较小,随着CO2浸泡温度升高,微孔降低越快,大孔升高越快,砂岩孔隙度的变化越大。(4)根据三轴应力实验,揭示了二氧化碳作用对砂岩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随着CO2浸泡时间的增加,砂岩的杨氏模量、泊松比逐渐降低,抗压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其中杨氏模量、泊松比与CO2浸泡温度的相关性最好,分别为0.9997、0.9231。随着CO2浸泡温度的升高,砂岩的杨氏模量、抗压强度降低,岩样泊松比变化较小,其中抗压强度与CO2浸泡温度的相关性最好,为0.9894。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企业经营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不乏上市公司出现亏损甚至是被ST的情况,不但连累了外部投资者使其损失惨重,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另一方面,2005年8月23日,
运用云南省名中医孟如教授经验,结合个人体会治疗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4.4%.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调整逐步推进,国内原油开采量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依靠国外进口的原油贸易量呈线性增长,大宗货物的进口依赖于价格较低的海运业,随着大宗原油进口量的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水体中都检测到抗生素的存在,随着超级细菌的产生,耐药性对人体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和危害。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降解水中头孢吡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通过阳极氧
【正】医学虽然已有很大的进展,但是仍有许多心血管疾病未能很好地控制,因而进行很多新的药物研究。抗神经激素药(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中的内部威胁和主机入侵时时刻刻影响着网络的正常运行,因此,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已迫在眉睫。对于现有的内部威胁检测算法主要存在以下不
足三里系临床常用穴,随配穴、操作的不同主治有异,合理配穴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本文通过5种不同配穴说明足三里能治疗寒热虚实不同的病证。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在“脑-肠-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帕金森病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肠道菌群
在地质生产条件调研和地质力学测试的基础上,模拟了11~#煤层工作面开采后12~#煤层围岩应力分布情况,确定12~#煤层巷道外错11~#煤煤柱距离为2m,提出了合理的巷道支护技术,并开
介绍在肝移植肝动脉重建中,避免因吻合肝动脉口径相差过大,造成内膜损伤、术后狭窄和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利用分支补片技术,将供肝肝总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叉处,修整成肝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