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岔河作为乌江重要的支流,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石漠化强烈。关注三岔河水质状况、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对乌江水源的保护至关重要。本文以三岔河流域水体采样数据(2014年2月和8月)、遥感影像数据(2014年)及90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别从子流域尺度和缓冲带尺度研究流域内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2014年间,三岔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占总面积的80%以上。流域内所有的土地利用类型均分布在海拔1200m-2200m、坡度80~250的区域内。在河道的近域,随着缓冲区半径的增大,区域内耕地与建筑用地面积占比逐渐减少,而林地、草地面积占比呈逐渐增大。(2)通过对比分析子流域尺度和缓冲区尺度下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发现土地利用在子流域尺度下与水质参数(TN、TP、NH3-N)的相关性更显著。林地、草地与水质表现正相关,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与水质表现负相关。冗余分析(RDA)表明丰水期的氮素磷素主要源于耕地和未利用地,而枯水期其主要来源于耕地。(3)丰水期,TP与斑块数(NP)表现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分维数(F)表现为极显著的负相关;枯水期,TP、TN与蔓延度指数(CONTAG)表现极显著的负相关,与香农多样性(SHDI)、香农均匀度(SHEI)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两个时期内,TN、TP、NH3-N、pH、COD与最大斑块指数(LPI)、蔓延度指数(CONTAG)均表现为负相关,其与边缘密度(ED)、香农多样性(SHDI)、香农均匀度(SHEI)均表现为正相关。与土地利用类型相比,只有少数景观格局指数能够较好预测水体中的NH3-N和TN,很大部分景观格局指数与水质的相关性弱于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