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22q11.2微缺失的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echa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双色BAC-FISH技术在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22q11.2微缺失检测中的应用目的以双色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dural-color bacterialartificial chromosome-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BAC-FISH)为核心技术对先天性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进行22q11.2微缺失检测,探讨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与22q11.2微缺失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6年9月我科所收治的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65例。其中,法洛四联症27例,右心室双出口13例,左心室双出口1例,大动脉转位5例,共同动脉干3例,主动脉瓣狭窄2例,肺动脉瓣狭窄9例,肺动脉闭锁2例,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缩窄2例。在UCSC(http://genome.ucsc.edu)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BAC克隆,自制双色BAC探针,对上述患者进行22q11.2微缺失检测。结果65例患者中检测出22q11.2微缺失患者5例,总缺失检出率为7.7%。其中法洛四联症2例(2/27),缺失率7.4%;右心室双出口2例(2/13),缺失率15.4%;共同动脉干1例(1/3),缺失率33.3%。结论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与22q11.2微缺失存在一定联系。第二章22q11.2微缺失遗传学研究目的探讨22q11.2微缺失的遗传学机制;方法采用双色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22q11.2微缺失检测阳性患者相关直系亲属进行22q11.2微缺失检测。在UCSC(http://Genome.ucsc.edu)数据库中选择覆盖经典3.0Mb缺失区域的微卫星位点引物,共20对;采用基于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对22q11.2微缺失来源、大小及缺失片段长度与临床表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仅在1例Ⅳ型共同动脉干患者母亲检测到22q11.2微缺失,在该家系中发现一约1.6Mb大小的缺失在患者及其母亲间传递;另4名阳性患者22q11.2微缺失片段大小约3.0Mb;所有缺失均为母源性,缺失大小与临床表型间无关联。结论22q11.2微缺失大部分为新生事件,但部分为遗传所致。缺失多为母源性,缺失片段大小与临床表型间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线性相关平行剖面模型(parallel profiles with linear dependencies,PARALIND)的MIMO-CDMA盲多用户检测算法。PARALIND模型的分解唯一性并结合通信信号的结
<正>2016年《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邮局已截止征订,凡漏订者可向本刊编辑部补订。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305号《肠外与肠内营养》编辑部(210002)。电话:(025)80860942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采集期间医护人员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控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各级医院检验科168名医护人员,调查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分析成因并探究相应的
背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而CAD的发病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目的1.建立犬心肌梗死模型,比较心肌声学造影和强化核磁共振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评价。2.研究心梗模型犬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对心功能及心肌灌注的影响。3.探讨利用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CH)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现状,为改善和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类由遗传、免疫及环境等多因素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常易误诊、漏诊。本文报道1例A N C A相关性血管炎伴
频率步进雷达回波脉冲序列时宽-带宽积很大,因此当目标沿雷达视线高速运动时,采用Wood-ward窄带模糊函数不能准确描述高分辨成像的特性。为此,首先分析频率步进雷达运动目标
针对相干信号源的波达方向角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有效解相干的互相关矢量Toeplitz算法。该算法利用了阵列接收数据互相关矢量的内在关系实现了相干源的完全解相干,在相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