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i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普遍存在,已有研究报道阿司匹林抵抗与脑梗死复发密切相关,且可增加梗死体积及其他血管事件。本文探讨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研究阿司匹林抵抗者抗血小板药物调整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6年0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首发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的诊断均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最终确定样本量为269例,每位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100mg/d,经血栓弹力图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者9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200mg,B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C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月后复测血栓弹力图,比较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随访12个月观察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为33.5%。单因素分析显示,阿司匹林抵抗组(AR)与阿司匹林敏感组(AS)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OR=1.026,95%CI:1.002~1.049,P=0.030)。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三组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A组(阿司匹林200mg)与B组(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小板抑制率明显升高(P(27)0.01,P(27)0.01),C组(阿司匹林100mg)治疗前后血小板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3);三组治疗后血小板抑制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阿司匹林200mg)和B组(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较C组(阿司匹林100mg)血小板抑制率明显升高(P=0.000,P=0.000),且B组(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血小板抑制率升高更明显(P=0.004)。阿司匹林加量和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有38例变为阿司匹林敏感者(63.33%),22例仍然存在阿司匹林抵抗(3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合并用药、血脂及血糖常规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三组患者总体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组(阿司匹林200mg)与B组(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C组(阿司匹林100mg)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37,P=0.001);三组之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没有显著不同(P>0.05)。结论:年龄是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阿司匹林加量或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并可减少或避免缺血性事件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浆miR-27b、miR-10b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及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47例同期健康查体者(对照组)、38例无症状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S组)、5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
目的:观察两个标记基因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在输卵管上皮组织高表达)、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DMBT1,在子宫内膜组织高表达)分别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和已育患者
目的:目前我国人口正在不断步入老龄化,据统计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占总人数比例的25%左右。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群体,老年群体的疾病防治与患病后养老成为一个备
为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事件,基于多摄像机视图建立多层平面单应性模型,提出一种拥塞环境多视图行人丢包检测方法。提出了行人丢包事件模型,实现了行人跟踪与启发式丢包事
20 0 3年 12月 2 6日 ,影视学会四届八次常务理事会通过了 2 0 0 3年度影视科技优秀论文奖的终评结果。至此历时近两个月的影视科技优秀论文评奖工作划上圆满句号。为鼓励影
目的评价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TS)共混膜片的理学及生物学性能,并研究其在角膜碱烧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CMCTS与明胶(Gelatin,Gel)和透明质酸(Hyaluron
河北电视台的名牌栏目《真情旋律》,已经走过了五年风雨历程。在一座座奖杯、一束束鲜花里,在热心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声中,我们看到了凝结着这个群体心血与辛勤汗水的足迹。虽
1、深入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新闻宣传。宣传各级领导干部努力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
采用3膜18行 ,12×30cm株行距666.7m2留苗18500株 ,与2膜8行 ,12×45cm株行距 ,666.7m2留苗12300株对比实验 ,结果认为高密度栽培棉花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照 ,发挥群体优势 ,
随着这两年报纸的日益发展,版式也逐渐受到重视。在不断的摸索中,众多的报纸版面逐渐由早期的无序渐渐走向规整。但是在常见的版面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规整,但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