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总结25例妇科探查手术中发现为腹膜后肿瘤患者的病例特点,提高对腹膜后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为妇科肿瘤。材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初诊为妇科肿瘤并由妇科医师手术,术中发现为腹膜后肿物并经病理证实为腹膜后肿瘤的患者25例,对其病史资料、辅助检查、病理诊断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本组患者共25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5.4+13.32岁,其中40-60岁患者最多,占60%。2.本组患者共25例,其中15例为体检时行妇科彩超发现的附件区或盆腔包块;4例为自扪及下腹部包块;4例表现为下腹痛;3例症状为腹胀;2例表现为腰痛;尿频尿急、左下肢疼痛、痛经、阴道出血各1例。3.本组患者共25例,均行妇科彩超检查,其中3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除了2例患者术前考虑子宫肌瘤未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其余23例患者行妇科肿瘤标志物检查,检查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4.本组患者25例,其中18例肿瘤邻近膀胱、子宫、直肠,5例位于髂血管区,2例位于腹主动脉旁;肿瘤最大体积为18cm*14cm*10cm,最小体积为4cm*4cm*3cm,4例恶性肿瘤直径均超过10cm;23例肿瘤为单发,2例为多发。5.本组患者2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完整切除19例,19例患者肿瘤包膜均完整,均无侵犯周围脏器及血管,术后病理回报良性17例,恶性2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病理回报良性3例,恶性2例;其中1例因肿瘤与腹主动脉关系密切手术风险大只行盆腔肿物活检术,术后病理回报为良性。6.本组患者25例,其中良性肿瘤21例,平滑肌瘤7例,神经鞘瘤3例,castleman病2例,子宫内膜异位2例,炎性肿物、淋巴管肌瘤、支气管炎性囊肿、神经纤维瘤、成熟性畸胎瘤、脂肪瘤、副神经节瘤各1例;恶性肿瘤4例,其中脂肪肉瘤2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未分化肉瘤1例。结论:1.腹膜后肿瘤较少发生,而临床症状和妇科疾病相似,有时鉴别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妇科肿瘤。2.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仔细查体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3.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妇科超声是主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如果彩超提示双测卵巢大小正常的附件区包块,应考虑肿物来源于腹膜后的可能,这说明超声应尽量显示双测卵巢,有助于对肿瘤来源进行判断。4.如果超声提示肿块过大,应进一步行CT、MRI检查明确肿瘤部位和性质,当肿物较大时CT、MRI对腹膜后肿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5.妇科肿瘤标志物可作为参考的指标,当附件区或盆腔肿物较大考虑为恶性肿瘤时,如果患者无腹水、肿瘤标志物不高时,应考虑腹膜后肿物的可能性。6.尿路造影和与无痛胃镜对排除疾病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