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是近年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较为理想脊柱微创手术方法,其快速缓解疼痛、维持脊柱稳定性和恢复脊柱正常力学性能的有效性已经被临床充分肯定,近期效果令人满意。然而,上述两种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和安全性问题临床报道很多,但意见尚不统一;目前还缺乏有效证据说明在远期疗效方面那一种治疗方式更为有效和安全。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The Meta-analysis)系统评价目前国内外己发表的有关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 RCTs),为临床实践中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合理选择应用两种治疗方法;同时,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1998年01月-2012年12月份的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据库;和国外文献数据库MEDLINE、CoChrane Liburary、Scinece Direct、EBSCO、EMBASE等文献资料库,及手工检索相关骨科期刊《中华骨科杂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医骨伤》和《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等,收集相关随机对照研究试验(RCTs);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得到的相关文献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异质性分析。然后再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系统评介软件,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Meta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本次系统评价通过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共纳入10篇符合要求的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在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差异上,二分类变量比值比OR(Odds Ratio)=0.54,可信区间95%CI (Confidence interval, CI)二(0.32,0.91),P=0.02(P<0.05);表明PVP和PK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VP较PKP能够减少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两种微创治疗方法在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事件的发生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就二者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而言,PVP较PKP更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由于纳入研究还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高度可能,一定程度上会对本研究结果的证据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期待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坚实可靠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