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有限的国土资源将面临着规模更大、强度更高的社会经济活动。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提出了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的工作要求,党的十九大要求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要落实这些新要求,就必须建立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预警的技术体系,在全国层面上掌握重点地区土地综合承载能力。寻求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可接受阈值间的动态平衡临界点,建立完善的土地综合承载力预警制度,不但对经济发展与人地关系的缓和大有裨益,更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参考已有文献和数据资料,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预警指标体系,通过SPSS因子分析模型对各个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在构建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创建义乌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预警分析模型,运用突变模型计算汇总得到警情指数,同时按照等分原则对于承载力的警情等级进行划分并赋予涵义,对研究区综合承载力进行警情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研究区未来四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警情进行预测,并结合预测结果进行警情分析,从而得出警情变化的原因,提出相关建议。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构建了一套基于PSR框架模型的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论文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根据研究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概况,综合区域承载力面临的问题,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角度,构建了外来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密度等土地综合承载力压力预警指标;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人均用电量等土地综合承载力状态预警指标;灰霾天气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等土地综合承载力响应预警指标。(2)运用突变模型,对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警情界定以及警情等级的划分,并进一步开展了警情描述。论文根据等分原则,将土地综合承载力警情等级划分为轻度警戒、中度警戒等四个警戒等级,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计算每年的警情指数和警情等级,从2008-2015年义乌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警情指数和警情等级来看,义乌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警情等级总体上呈先波动变化后稳定下降的变化趋势,从2008年的0.9418上升到2015年的0.9419,警情等级维持在中度警戒水平。(3)运用GM(1,1)模型对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警情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论文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结合2008-2014年警情数据,对未来四年进行警情预测。根据警情变化趋势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义乌市未来四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体警情水平改善水平有限,最后保持在“轻度警戒”的水平。而伴随着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作的展开,义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面临的压力将会加剧,土地综合承载力也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义乌市应该落实耕地保有量任务,保障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多方面监控管理污染源头,控制土地污染问题;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户籍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口增长速度;加强脱硫技术的开发,加大环保投资力度,以此来维持区域警情维持在可控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