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IgA肾病临床预后指标及病理改变在不同年龄组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903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与肾活检病理资料。 结果:1、一般情况 903例患者中男性588例,女性315例,男女比例为1.87:1。平均年龄30.20±11.88岁。11~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2、临床指标特点 临床出现肉眼血尿者占29.4%;单纯镜下血尿者占7.3%。蛋白尿<0.5g/d者占13.8%;蛋白尿在0.5~1.0g/d者占17.7%;蛋白尿在1.0~2.0g/d者占20.6%;蛋白尿在2.0~3.0g/d者占11.1%;蛋白尿≥3.0g/d者(除外肾病综合征)者占17.8%。随年龄增加,蛋白尿水平有逐渐加重趋势。肾病综合征表现者占10.6%,以≤10岁组及≥61岁组比例最高。高血压者占37.3%;肾功能不全者占18.4%;二者的比例也随年龄增加而升高。4、病理分级特点 病理分级I级者为9.0%;Ⅱ级者19.5%;Ⅲ级者28.9%;Ⅳ级者33.6%;Ⅴ级者9.0%。其中Ⅳ级最多见。随年龄增加病理分级加重。5、病理改变特点 全球硬化、问质纤维化、问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血管病变等各项积分随年龄增加升高,系膜增殖、节段硬化、球囊粘连及新月体积分在各年龄组之问无统计学差异。6、免疫荧光沉积特点 单纯 IgA沉积者占 12.0%;合并 IgG沉积者占38.1%;合并屹M沉积者占78.9%Z合并C3沉积者占86.8% ; 合并 C4沉积者占 16.8%;合并 Clq 沉积者占 37.7%;合并卯A沉积者占 8 7.9%。随年龄增加,单纯乃酗沉积的明显减少,合并lgM、C3、FRA沉积的明显增多。7、病理分级与临床预后指标的对应关系 随病理分级加重,蛋白尿水平升高,高血压、血肌酥水平升高的比例增加。同时结果显示在* 级以上有约 30%的患者蛋白尿小于 1.og川。结论:IgA肾病在不同年龄组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特点不同,随年龄增加,临床及病理改变均有加重趋势,年龄可能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病理分级与蛋白尿程度、高血压、血肌酥水平基本一致;但在 111级以上 IgA肾病中也有相当部分的患者蛋白尿小于1.og川,临床上应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