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小兽体表寄生昆虫流行分布及相关生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u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调查云南省小兽体表昆虫(蚤类和虱类)的种群组成、分布状况、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2)在此基础上,探讨小兽体表昆虫与小兽和环境之间的生态适应关系,不同蚤类之间在不同海拔资源的相似程度;(3)探讨方叶栉眼蚤的区域分布和其对宿主的选择。材料与方法:(1)蚤类原始数据来源于1997~2008年12年间对云南省22个县(市)的现场抽样调查;因2000年之前未进行吸虱调查,所以吸虱的调查点为20个(缺少景洪、墨江2个调查点)。(2)选用目前群落生态研究中广泛应用的蚤指数(If、染蚤率(Rf、物种丰富度指数(S)、群落均匀度(J’)、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生态优势度指数(C’)及群落内各个种类构成比(Cr)进行群落结构计算;(3)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结合云南省本身的自然地理情况,将云南省划分为5个动物地理小区,即横断山中部小区,横断山南部小区,滇东高原小区,滇西高原小区和滇南山地小区(本文资料缺少滇西高原小区),用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生态优势度指数(C’)和群落内各个种类构成比(Cr)分析各地理小区昆虫的物种多样性,探讨昆虫的区系分布和其与各小区的适应关系。(4)用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生态优势度指数(C’)分析各环境梯度昆虫的物种多样性,探讨昆虫物种丰富度和区系在水平和垂直分布格局的基本特征。(5)采用Levin’s模型、Cowell-Futuyma’s模型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测定小兽体表昆虫(12种蚤类和12种吸虱)不同海拔的垂直生态位宽度、不同纬度的的水平生态位宽度、以60种小兽为资源序列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及12种蚤类在不同海拔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和生态位重叠指数。通过生态位研究探讨蚤类和吸虱与其生存环境梯度的适应关系及蚤种间在不同海拔的相似程度。结果:(1)本次研究中共捕获到13 769只小兽,隶属6目11科33属60种,从小兽体表共采集蚤类10 330只(隶属6科26属51种),采集吸虱36 170只(隶属7科9属31种)。黄胸鼠(27.95%)、齐氏姬鼠(13.54%)、大绒鼠(12.67%)及褐家鼠(8.29%)是主要优势小兽种群。以方叶栉眼蚤(23.46%)、印鼠客蚤(22.70%)和缓慢细蚤(12.92%)为主要优势蚤类种群。棘多板虱(22.62%)、太平洋甲胁虱(14.77%)、锯多板虱(10.95%)、缺齿甲胁虱(10.72%)四种吸虱为主要优势吸虱种群。蚤类昆虫的个体数量(10 330只)虽然没有吸虱昆虫(36 170只)多,但其种类明显多于吸虱昆虫。与国内其它省(区)比较,云南省蚤类和吸虱种类相对比较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云南省复杂的生态环境导致了较高的昆虫群落生态多样性。(2)两类昆虫在不同的动物地理区域的分布不均衡,横断山中部小区蚤类和虱类种类相对较丰富,蚤类和虱类群落稳定性趋势基本相同,依次为横断山中部小区>滇东高原小区>滇南山地小区>横断山南部小区。在采获的51种蚤类中,东洋界有37种,古北界成分仅有3种:虱类共采获31种,其中东洋界有19种,古北界仅有1种;两者的两界兼有种均有11种。两类昆虫都是东洋界成分占主导地位,古北界成分最少。兼有种占次要地位且分布较为均衡,但优势种主要为两界兼有种如蚤类中的印鼠客蚤、缓慢细蚤和虱类的太平洋甲胁虱、棘多板虱等。(3)小兽体表蚤类和吸虱群落多样性指数沿不同纬度环境呈现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两者的多样性指数均在25-28°N之间形成高峰,在此区间共有总数69.66%的蚤类(43种)和86.94%的吸虱(全部31种)。36种蚤类(总数占59.48%)在2000~3500m之间分布;全部31种吸虱(总数占90.47%)在1000-3500m之间分布。(4)在测定的12种蚤类和12种吸虱昆虫生态位宽度中,营养生态位最宽的分别是近端远棒蚤(0.066)和太平洋甲胁虱(0.074);垂直生态位最宽的是不等单蚤(0.393)和红姬甲胁虱(0.510);水平生态位最宽的是缓慢细蚤(0.390)和太平洋甲协虱水平生态位最宽(0.435)。蚤类和吸虱昆虫在三种资源的生态位宽度均较窄,整体上蚤类营养生态位宽度和宿主范围较吸虱略高,两者的垂直和水平生态位宽度无明显差异。大多数蚤类种类之间的垂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较低,它们在不同海拔梯度选择上形成了明显的分离现象;总体上不同蚤种类之间在不同海拔选择上的生态位重叠较低,对生态位重叠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的系统树形聚类图显示,当λ=23时,将12种蚤类才出现明显聚集显现,这说明蚤类对不同海拔的利用有较强的选择性。(5)方叶栉眼蚤在横断山中部小区的构成比为98.40%,5种主要宿主(大绒鼠、西南绒鼠、锡金小鼠、齐氏姬鼠、四川短尾鼩)体表的方叶栉眼蚤总构成比达96.73%,其中以大绒鼠最为重要(其体表的方叶栉眼蚤占85.97%)。结论:(1)云南省蚤类和吸虱昆虫的种类丰富,在不同的环境分布不均衡。两类昆虫均是东洋界成分占主导地位,但优势种主要为兼有种。(2)蚤类和吸虱昆虫与小兽宿主及各环境之间存在较低的适应关系,在宿主选择上蚤类适应性略高于小兽体表吸虱。(3)方叶栉眼蚤主要分布在横断山中部小区,最主要的宿主是大绒鼠,具有较高的宿主特异性。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优化电炉配料、选用优质石灰、精选萤石、电炉出钢换渣工艺;电渣重熔采用四元渣系,选用提纯萤石,重熔过程全程氩气保护铝粒脱氧等工艺措施,生产出低碳、低硅、低氮
多媒体技术在当今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运用非常广泛。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采取了多媒体技术教学,来达到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多媒体技术对于高校排球技
本文选取2000~2012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以政府财政收支、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水平、技术进步水平等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因素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并检验了我国
英文社科论文标题有其自身的语体特点 ,用词正规 ,大多采用名词化结构。中文社科论文标题英译时 ,应遵从英文的表达习惯
基于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W eb搜索策略。在该策略中,通过对预先采集的W eb页面进行学习得到一棵决策树,然后对其进行剪枝,得到简化布尔表达式形式的主题内在
从模糊控制系统中Mamdani和Sugeno两种模糊推理模型的结构着手,对其输入输出变量的形式和在模糊控制中的作用,以及两种模糊推理的推理结果和适用范围进行比较和分析。利用Mat
家族企业成长是家族企业朝向成熟阶段发展的过程。本文以具有近四百年历史的日本三井为例,深入考察了其从创业到财阀生成这段时间内的发展历程。研究表明,家族企业成长是一个
排球运动是一项快速、灵活、高度、力量全面结合的运动,对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二传队员处于这项运动的核心地位,是全队攻守转换的
贾宝玉的独特女性观 ,包括女儿灵秀论、妇清男浊论和女儿“三变”论。大观园的女儿们是情美和才美的人格化身 ,贾宝玉对她们的用情具有忘我奉献精神。他把对悲剧女性的悲剧命
在重化工业化阶段难以逾越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消除其引致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已成为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基于两化融合的内涵构建了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质量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