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氢键的自修复聚合物材料制备及特性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其适用性、便携性及柔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运输、电子、建筑、航空、航天、医疗、机械等领域。在实际的使用中,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容易受到机械、化学、热、紫外线辐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性能恶化甚至失效,从而极大的缩短器件使用寿命甚至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赋予材料自修复能力,能极大的增强器件可靠性,延长器件使用寿命以及降低使用安全隐患。目前,自修复材料种类繁多,按照材料修复的机理不同可分为本征型与外援型。其中动态可逆的氢键作用,作为本征型的一种修复方式之一,对实现室温条件下可多次修复的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本文基于动态可逆的氢键作用,设计制备了两种不同的自修复聚合物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自修复性能以及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一种主链含有2-脲基-4[1H]嘧啶酮(UPy)基团聚氨酯(PU)复合导电材料,选取了柔性好的聚四氢呋喃(PTMG)作为软段,可形成多重氢键、具有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快速动态可逆性的UPy基团作为硬段,来制备了主链含有UPy的聚氨酯基底材料,再采用气喷的工艺制备了主链含有UPy基团的聚氨酯/碳纳米管(PU-UPy/CNT)自修复聚合物复合导电材料。采用了核磁共振氢谱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U-UPy/CNT材料的分子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对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50-150mg/ml的PU-UPy材料制备得到的复合薄膜具有拉伸长度好(>1000%)、可室温下无需外界刺激自我修复的优良特性。同时,气喷得到的PU-UPy/CNT复合导电薄膜还具备良好的导电特性,在经历过多次切割-修复循环后,仍能恢复导电特性(三次切割-修复循环后,电阻变化在一个数量级内)。建立复合薄膜的自修复模型,并对其修复机理进行了分析探究。此外,将PU-UPy/CNT复合薄膜材料应用于应变传感器的上实现了对人体小应变运动初步检测。(2)研究了基于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PAA-PAM)聚合物水凝胶的自修复复合材料,采取简单的共聚方法制备了PAA-PAM水凝胶,探索研究了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单体的共聚比例对其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质量的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单体共聚得到的PAA-PAM水凝胶具有最佳的力学特性(拉伸率~50%,拉伸强度为~23.2kPa,滞回曲线小)和自修复特性。在PAA-PAM水凝胶的基础上,通过复合单宁酸(TA)作为自修复与力学增强材料,制备了PAA-PAM/TA水凝胶材料。其具有力学拉伸强度高55.8kPa、拉伸长度好~140%、滞回曲线小、自修复速度快(2min)、自修复效率高(~90%)以及可室温条件下无需外界刺激自修复等优秀性能。此外,通过建立PAA-PAM和PAA-PAM/TA水凝胶内部的氢键作用网络模型,对两者自修复机理进行了探究分析。
其他文献
奥氏体不锈钢(ASSs)由于其优异的抗氢脆性能,已广泛应用于高压氢应用领域,如燃料电池存储系统或氢燃料补给站的管道和阀门。然而,当奥氏体的稳定性很低时,材料直接暴露在氢气环境中会遭受到由外部氢气引起的机械性能的恶化,接着材料的氢脆可能发生,这和应变诱导?′马氏体转变有关。通过预应变的冷加工硬化通常在服役之前用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机械性能。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预先变形可以引起加工硬化和相或者微观结构的
数码摄影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器材和技术的进步让摄影已变成了一种从发现世界到记录世界的无意识行为,且当下的时尚风格和艺术思想正面临着一个新的轮回。所以,在这样
近年来,少数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和长期发展意识,错误地认为"欠债有利"或利用改制机会逃废、悬空银行债务,故意拖欠银行利息,或采取不存款、不还本、不付息、不往来的办法,逃避
以朔中选煤厂已建成的长焰煤浮选补套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长焰煤表面性质、分析捕收剂红外光谱,结合具体的煤泥浮选试验,对照实际应用,分析适合长焰煤浮选的捕收剂内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