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里村油田张台注水区长6油层组属于低孔、超低渗岩性油气藏,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目前研究区油井产量较低,含水率上升,开发效益变差,严重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因此需要对注水区展开详细的地质解剖,建立优质储层识别标准,认清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为注水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指导。本论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地层等时格架建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基础地质资料、岩心分析资料、测井资料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对研究区地层、岩性、沉积、储层特征、“四性”关系等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及优质储层识别标准,并预测该区优质储层分布,取得如下主要认识。(1)沉积微相及岩心分析资料研究表明,张台注水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沉积,其中长6~1为三角洲平原亚相,长6~2、长6~3、长6~4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不发育;岩石类型以灰色、浅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长石含量最高,其次为石英、岩屑;孔隙类型以长石、浊沸石溶蚀孔和长石粒内溶孔为主。(2)基于储层“四性”关系研究,通过剖析影响渗透率各因素在测井资料中的响应,优选反映渗流能力的自然电位相对值(ΔSP),反映岩性及泥质含量的自然伽马相对值(ΔGR)以及反映孔隙度大小的声波时差(Δt),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预测渗透率,预测结果与岩心分析渗透率相关性较好,该方法综合考虑包括孔隙度等多因素对渗透率的影响,因此预测精度更高。(3)优质储层识别与分布预测是甜点评价的基础,是增储上产的关键。考虑到岩心取心及分析测试资料的有限性,此次研究关于优质储层的预测,主要从储层微观特征的宏观表现出发,结合储层孔隙度特征,重点把油层厚度、渗透率、地层系数(h×k)、储能系数(h×Φ×So)作为优质储层评价主要参数,将研究区优质储层分为Ⅰ类、Ⅱ类。由于单参数评价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评价过程中,遵循多参数综合评价原则,对研究区各小层展开优质储层分布预测,并根据油田实际生产情况核定优质储层平面展布特征,分析结果发现产量较高的油井分布于优质储层发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