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卒中是我国的多发病,致残率高,尤以偏瘫更为常见。现有的康复治疗技术虽然可以使大多数偏瘫患者恢复步行能力,但平衡功能差、行走速度缓慢而费力仍然是影响偏瘫患者自理的主要问题之一。现代研究认为适当增加训练量可提高疗效。但由于康复治疗时间有限,加之偏瘫造成的残疾和安全隐患妨碍患者独自练习,无论在医院还是在家中都会因治疗人员不足或经济问题而难以达到较高的训练强度。因此,有必要寻找治疗费用低而实践机会多的训练方法。近几年开始有研究把运动想象法应用于偏瘫上肢的康复训练,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拟探讨在康复训练中结合运动想象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偏瘫下肢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方法:采用两阶段交叉设计。选择病情稳定,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开始前用抽签法把两组患者分为A组和B组。实验总周期为14周,分为Ⅰ、ⅡI两个试验阶段(各6周)和两个阶段之间的洗脱期(2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45分/次,1次/天,5天/周;其中,A组在第Ⅰ阶段、B组在第Ⅱ阶段于常规康复训练前进行“运动想象”;洗脱期两组均不进行“运动想象”。在每一阶段实验前后分别对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功能评测(FM-B)、单位体重患腿最大承重值、10m最快步行速度(10m MWS)、跨步长(SL)、两侧步长差、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FMA) (下肢部分)、Rivermead运动指数 (RMI)和功能独立性评定 (FIM) 进行评测。结果:所有入选者均完成了本课题。对A、B两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运动想象阶段与仅常规康复训练阶段进行交叉对照比较:
(1)平衡功能: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运动想象阶段 BBS、FM-B、单位体重患腿最大承重值的改善优于仅常规康复训练阶段 (P<0.05或P<0.01)。
(2) 步态能力: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运动想象阶段 10m MWS、SL 的改善优于仅常规康复训练阶段(P<0.05 或 P<0.01);而患侧与健侧的步长差各阶段无明显差异(P>0.05)。
(3) 下肢运动功能:在康复训练结合运动想象阶段与仅常规康复训练阶段相比,RMI 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FMA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运动想象阶段 FIM得分优于常规康复训练阶段,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中结合应用运动想象法:
(1)可以促进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恢复平衡能力。
(2)通过提高步行速度和跨步长显著改善步行能力,但对下肢运动模式没有显著影响。
(3)显著提高与下肢运动功能相关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4)RMI能够更恰当地评价脑卒中后期患者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