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手段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成为了我国经济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新目标。同时,参照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济发展伴随着城镇化,城镇化推动着经济发展。而我国经济在走向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水平、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贯穿始终,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的过程。我国劳动力转移数量巨大,也出现了劳动力资源未被优化配置的情况,农村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与城市中的“民工荒”现象并存就是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最优配置的表现。目前已有的关于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大多侧重一方面,或从产业升级方面或从城镇化方面分析,而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镇化会同时作用于劳动力转移过程,从两个方面以及两方面的关系入手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可以使整个分析过程更加完整。本文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研究对象,聚焦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镇化进程中的劳动力转移问题。本文在总结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镇化关系与规律的基础上,使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际;主要借鉴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在推——拉理论的基础上加入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第三种力量,构建在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镇化共同推进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使用这一模型解释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本文联系实际归纳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模型思路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基于模型提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促进、城镇发展、农村发展与城乡流动等方面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