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背称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8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称是称谓现象中的一种,作为一种特殊的指称现象,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拟借助先前对称谓现象、面称现象以及对指称的研究,从静态的语言表现和动态的行为方式两方面对现代汉语中的背称现象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前人关于称谓的研究情况。以往的研究重点一是对称谓语或称呼语进行界定、分类以及研究其意义演变;二是在动态层面上研究称谓语或称呼语的使用、它们的语用功能、称谓的一般规律以及特殊表现等。这些研究大多着眼于面称或笼统的称谓行为,没有对背称进行系统研究。因此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为背称,对背称中的相关现象进行描写和解释。第二章对背称语进行重新分类。前人对称谓语的语义分类存在不少缺陷,也不符合本文研究的要求,因此我们首先从功能角度,按照背称语的不同定位功能重新分类,在分类中我们还参照了背称语自身的语义性质和相应的形式标准,这样的分类不仅符合背称语的功能,而且有语义和语法形式的支撑,内部简洁清晰,同时还和已有的分类结合起来,作为下文研究背称的基础。第三章讨论了背称方式和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背称的语言表现形式。根据不同类背称语具有的不同定位功能,我们总结出两种不同的背称方式,即直接指称方式和间接指称方式,并且在上文分类的基础上,对背称中可能出现的背称形式进行了归纳和描写,这些背称形式出现的原因也和其自身的性质特点有关。背称语、背称方式和背称形式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的。第四章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对背称方式选择的问题进行分析。背称是指称行为中一种特殊的情况,在实施这种行为时也必须遵循相关的行为规则。这些规则将帮助我们探讨说话人在两种不同的背称方式之间做出选择的条件和原因,我们主要从定位、语用两个方面做出解释。第五章探讨了说话人如何在直接或间接指称方式中对相互关联的背称形式做出选择。同一种背称方式包含了不同的背称形式,这些背称形式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指称参照点或被指称对象的不同特征,由于背称形式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限于篇幅,我们只在不同的背称方式中分别选择了有关联的几种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背称行为得以顺利实施的一般条件同样对背称形式的选择有制约作用。第六章是结语,对全文的观点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本文的不足和值得继续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还有”在现代汉语里,既作偏正短语,又作并列连词,并且也是话语标记语,在语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还”和“有”最早出现连用是在东汉的《太平经》,在句子中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名词
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王樨登先以“相门山人”蜚声燕都,落第弃巾后又于吴中艺苑名重一时。他是文徵明的最后一个弟子,曾为袁炜所赏荐入史馆,王世贞晚年将其归入“四十子”,屠
一九七八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发生于“文革”向“新时期”转折的时期,却是建国后第一次全国性文学评奖,也是新时期诸多文学评奖的肇端。本文把1978年小说评奖作为分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