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最大化:国际产业转移的一种新解释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0060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角度,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进行探讨,进而为中国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到参与国际产业转移,提升本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研究中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规范分析中,本文在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产业组织理论、跨国公司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从国际产业转移主体--跨国公司的角度研究其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提出了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最大化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支点。对该理论的实现途径--矩阵型分工的形成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以该理论为指导,研究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在实证分析中,综合运用了案例研究和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搜集历史资料,本文分析了处于不同国际分工地位的国家跨国公司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借助案例分析,从个案中寻找共性。同时,本文在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现状的研究中也选取了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印证本文的理论支点。此外,也强调通过构建模型,对矩阵型分工的决定因素,竞争优势、矩阵型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关系和逆向国际产业转移的决定因素等进行了数理分析。   论文内容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导论,分别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写作思路、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等。在从产业和跨国公司角度对现有的国际产业转移动因的解释进行综述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理论存在不足,认为有必要从企业角度,特别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微观主体--跨国公司角度来理解和解释国际产业转移现象。   第二章在批判现有国际产业转移定义的基础上,从跨国公司角度重新定义了国际产业转移,将其明确为跨国公司的一种有意识的战略行为,认为跨国公司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明确了本文研究的定位,为下一章的论述做好铺垫。   第三章是回答竞争优势最大化“是什么”的问题。首先结合跨国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跨国经营的动机演变,提出以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国际产业转移是比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更高级的跨国经营新阶段。进而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两大基石--差异化优势和低成本优势的来源和外在体现的差异,及其进入壁垒、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以及两种竞争优势与企业竞争力和附加值的关系。接着研究了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指出与一般企业不同,跨国公司能够通过国际化经营在这两种优势中进行协调、平衡和妥协。以这些论述为基础,提出了本文的理论支点--竞争优势最大化理论,并对该理论的意义作了说明。最后对竞争优势最大化理论进行了经验性的实证分析,选择了四个典型国家--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分别作为传统发达国家、后起发达国家、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这些国家制造业跨国公司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的策略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四国制造业对外产业转移的共同特征,是将不同目的和层次的研发、制造、营销职能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以达到强化其竞争优势的目的。   第四章是回答竞争优势最大化“为什么”的问题。为了探讨竞争优势最大化的实现途径,本章以跨国公司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将价值链上的各种活动纳入一个涵盖价值链分工、服务外包、研发转移和竞争优势的矩阵型分工分析框架,来说明跨国公司在研发、制造、营销环节的分工形态、以及矩阵型分工与跨国公司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接着探讨了矩阵型分工的产生过程和决定因素,指出相对要素成本和制度成本是决定矩阵型分工形成的主要因素。最后构建了一个基于垂直一体化基本模型的数学模型,分析竞争优势最大化、矩阵型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关系。   第五章是回答竞争优势最大化“怎么样”的问题。首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和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指出差异化优势是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制造业强国之间差距的集中体现,然后以竞争优势最大化理论为指导,提出中国制造业企业应借鉴后起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差异化优势寻求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并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对外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是总结和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   (1)国际产业转移不等于对外直接投资。尽管二者之间在主体、表现等方面相似或相同,但严格地说,它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彼此独立的概念。对外直接投资只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之一,并且重要性日益下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相对多元化,既可以为了绕开贸易壁垒在当地建厂,也可以是出于利用当地资源的目的,还有消灭竞争对手等。而国际产业转移更多的是企业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竞争的需要采取的战略性行为。从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跨国公司角度,国际产业转移应定义为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在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通过跨国界的对外直接投资或国际贸易等方式,把企业的某些职能(如生产、销售和研发等)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行为。当某个产业中多个企业参与这种转移时,便表现为该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发生迁移。   (2)相对于以前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既包含商品(如输入中间产品、输出最终产品)的运动,也往往包含资本的运动,还包含外包等非股权方式。以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的跨国经营行为是以市场进入为主要目的,而国际产业转移是跨国公司经过周密计划的战略性、系统性决策。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寻找和选择最适合的区位,建立国际生产体系来全面发挥其全球性的组合与转移资源的优势。从这个意义来说,这种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跨国公司经营行为是一种比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更加高级的跨国经营阶段。从跨国公司的角度考察,国际产业转移的动机是为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维持和获取竞争优势。   (3)差异化优势和低成本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两大基石。前者主要来源于创新能力,表现为基于专利、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市场垄断能力;后者主要来源于规模经济、管理和国家间的要素、制度差异等,表现在低价格和高性价比上。差异化优势的进入壁垒高,相应地,附加值也更高,低成本优势则相反。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实行差异化往往意味着高成本。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同样包括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但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跨国公司拥有整合全球资源能力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在这两种优势中进行协调、平衡和妥协,从而取得竞争优势最大化。竞争优势最大化就是跨国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在不同国家产业发展环境存在差异的条件下,根据各国比较优势,将价值链各环节进行细分和区位重新调整,选择在拥有最优区位的国家或地区完成,以实现竞争优势最大化的战略行为。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制造业企业在对外产业转移中,都有意识地遵循了这一规律。   (4)企业的竞争优势贯穿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最大化的实现,必然要求跨国公司将各种价值创造活动最优布局,以提升整体的经营效率。为此,国际产业转移不仅仅局限在制造环节,还拓展到研发和营销环节。当今的跨国公司将价值链进一步细分,在研发、制造和营销上划分出若干个层次,形成了一种涵盖价值链分工、服务外包、研发转移和竞争优势的矩阵型分工格局。这一分工格局的每个环节中价值创造活动的层次越高,附加值就越高,与跨国公司差异化优势间的关系就越密切,反之附加值就越低,与跨国公司差异化低成本优势间的关系就越密切。跨国公司通过矩阵型分工来实现竞争优势最大化。决定各个国家在矩阵型分工中地位的因素是要素成本和制度成本。国际产业转移就是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的要素成本和制度成本中选择最优区位。   (5)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货物出口规模更已是世界第一,但中国制造业的主要竞争优势仍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中的低附加值生产环节。矩阵型分工格局表明,尽管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逐年提高,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层次不断上升,并成为发达国家研发活动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研发、制造和营销的低端,获取的利益极其有限。中国企业依赖脆弱的成本优势嵌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完成分工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缺乏差异化优势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力远远落后于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的集中体现。   (6)根据竞争优势最大化理论和对部分后发国家的案例分析说明,企业可以通过跨国经营,整合利用全球的优质要素和优良制度安排,实现矩阵型分工上的跨越式发展,更快提高国际竞争力。按照竞争优势最大化理论,中国企业要占领矩阵型分工高端价值创造环节,必须尽快提高差异化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借鉴后起国家企业的成功经验,充分认识本企业在高端研发、制造和营销上的劣势,根据企业自身条件有选择地开展逆向国际产业转移,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积极寻求差异化优势,以实现竞争优势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方式,同时也要做好风险防范。
其他文献
本文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结合心理学、认知行为学等知识,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传统信息传播媒介和以数字、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新媒体,加强金融政策宣传效果并提升宣传信息制作水平.同
2015年11月30日,人民币作为第五种货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简称SDR)的货币篮子,这说明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已被国际市场认可,同时,国际化的人民币也会带来更
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在下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这个大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更应该发挥独特的优势,以更大的热情关注民生,关注与百姓生
消费行为一直是消费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消费理论的发展和实证研究方法的提高,消费行为理论也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一直处于制度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丰功伟绩,全面展示首都统一战线成员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的光辉业绩,北京市委统战部与《北京支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按照党中央指示,全国人民响应号召,企业停工,居家隔离.2020年3月末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青海作为全国第一批疫情清零、第一批开始复工复产的省份,生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领域打出“组合拳”,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
目的对比观察经腹腔镜下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EM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开腹TEM术(开腹组,n=70)和腹腔镜下TEM术(腹腔镜组,n=6
经过二十几年发展,我国房地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以及企业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使我国人民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最近全球的金融风暴
管理层收购(MBO)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伴随着欧美国家金融市场的创新诞生、并迅速成长起来,并成为过去二十多年来西方国家在公司结构和法人治理方面深刻变革和巨大变化的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