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肱骨头不同部位囊变的磁共振表现,探讨肱骨头囊变与肩袖损伤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初步总结囊变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自2009年6月~2011年5月289例肩关节疼痛行磁共振检查的病人资料,观察磁共振图像并分别统计病人的年龄及肩袖损伤程度。(1)将资料分为囊变组和无囊变组。(2)将囊变组按部位不同分为四组:a:大结节后部;b:大结节前部;c:小结节;d:解剖颈裸区。(3)统计各组的年龄和肩袖损伤。其中肩袖损伤分为4级:0级:信号正常,层次清晰;1级:STIR序列信号增高,层次清晰;2级:STIR序列信号增高伴肩袖层次模糊或撕裂;3级:肩袖撕裂伴其他肌肉或肌腱损伤。(4)比较无囊变组与囊变组的年龄和肩袖损伤程度的差异。
结果:1.囊变发病特点289例中107例(37.O%)发现囊变,发病率最高的部位是肱骨大结节后部(84例,29.0%),囊变平均直径3.5mm,范围在1mm-13mm,其中90例直径大于2mm。98例与关节腔相通,10例囊变周围出现水肿带,9例周围出现硬化环。
2.肩袖损伤:统计每例资料的肩袖损伤程度,计算不同囊变组的平均肩袖损伤程度:无囊变组的平均肩袖损伤程度为(1.01±0.06)级;有囊变组平均肩袖损伤程度为(1.42±0.07)级。其中位于肱骨大结节前部囊变组合并的肩袖损伤程度最高,为(2.00±0.13)级;其次为肱骨大结节后部组(1.52±0.06)级和肱骨小结节组(1.46±0.15)级;而位于肱骨解剖颈裸区的肩袖损伤程度最低(0.50±0.15)级。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无囊变组与有囊变组的肩袖损伤程度。结果位于大结节前部、后部,小结节的囊变合并的肩袖损伤程度大于无囊变组。位于解剖颈裸区的囊变合并肩袖损伤程度与无囊变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3.年龄统计不同囊变组的年龄,无囊变组平均年龄为(44.27±1.09)岁,有囊变组平均年龄(49.33±1.11)岁。其中大结节后部组平均年龄最大,为(50.10±1.25)岁;其次为大结节前部组(49.75±3.64)岁;小结节组(48.64±1.46)岁;年龄最小为解剖颈裸区组(45.75±3.17)岁。经独立样本t检验,大结节后部组的平均年龄大于无囊变组;而大结节前部,小结节及解剖颈裸区的平均年龄与无囊变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肱骨头囊变最常见于肱骨大结节后部,该部位的囊变可能与年龄和肩袖损伤有关。发生于肱骨大结节前部及肱骨小结节的囊变与肩袖损伤有关,与年龄无关;而发生于肱骨解剖颈裸区的囊变与年龄和肩袖损伤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