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8420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类社会阶级现象,揭示阶级产生、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规律的观点体系。这一理论对阶级的产生和消灭、阶级划分的依据和标准、阶级结构的特点和演变、阶级斗争的地位和作用等都作出了经典的回答,并形成了科学的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奠基性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是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的半个世纪中,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在继承和批判以往阶级学说的基础上,在投身革命实践活动和理论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从现实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出发,通过对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分析,通过对由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所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中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深入考察,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阶级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基本规律,分析了社会经济关系对阶级关系的作用,从而说明了阶级现象的本质,使人们对阶级现象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是阶级理论发展史上全新的体系,不同于历史上的阶级理论,也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其他阶级理论。关于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这样几个要点是马克思对其阶级理论新贡献的最简明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上阶级现象所作的分析和形成的结论,使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成为当时最系统、最深刻的阶级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阶级形成理论。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不很发达的产物。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阶级是经济关系的产物,但阶级的存在并不仅仅在于经济领域,它还表现在政治、思想等领域。由相同的经济条件形成的阶级,还只是一个自在的阶级,只有当它形成了与其相应的政治力量和思想力量时,才称得上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阶级,即自为的阶级。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工不同,因而形成的阶级也不同。  (二)阶级划分理论。阶级是因共同特征而形成的群体。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或者说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阶级是经济关系的人格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划分阶级的决定性标准。阶级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后,总要表现在政治关系上,阶级划分是政治划分的基础。阶级划分并不排除阶层划分,阶层划分以阶级划分为指导,是对阶级划分的具体化。  (三)阶级结构理论。阶级结构是阶级社会的主要社会结构,指阶级社会的阶级构成、各阶级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每个阶级社会的阶级结构中存在着基本阶级和非基本阶级之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分、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之分。同一阶级内部、阶级与阶级之间又存在着不同的阶层和等级。不同的阶级社会有不同的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特点是阶级对立的简单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敌对的阵营。  (四)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是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阶级斗争不仅表现为经济斗争,而且还表现为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也是历史上最后的阶级斗争。  (五)阶级消亡理论。阶级是和生产发展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社会分裂为阶级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阶级的消亡是一个自觉的过程,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是阶级消亡的经济基础。社会文明的极大进步、人们思想觉悟的空前提高是阶级消亡的精神前提。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体之间三大差别的最终消灭、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是阶级消亡的社会条件。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过程。  (六)阶级分析理论。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关系。有阶级存在,就有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这种对立和斗争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的历史和社会现象就是阶级分析。阶级分析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在阶级社会的具体运用,是分析和研究阶级社会一切重大社会问题、把握阶级社会发展规律不可缺少的根本理论和根本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六个方面各自自成一体,相对独立,同时又相互贯通,彼此交融,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这六个方面理论的研究对象看,阶级的形成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的平等地位不再存在,社会这一平等的共同体也随之发生分化,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对立的社会,出现了阶级划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必然会形成相应的阶级关系、产生相应的阶级结构。不同的阶级在一定的阶级结构中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地位不同,引起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这就是阶级斗争。现代社会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导致的无产阶级专政是通往无阶级社会即阶级消亡社会的桥梁,随着无产阶级专政下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社会的条件的成熟,阶级消亡就成为客观必然。这种从阶级存在、阶级对立、阶级斗争视角考察阶级社会的理论和方法,就是阶级分析。通过这种阶级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才正确揭示了阶级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再从这一理论的基本价值看,贯穿在这六个方面的基本精神是连贯的。历史上阶级的出现意味着差别的产生,意味着社会成员的分裂,意味着人人平等的社会秩序的不复存在。从此,向往人人平等,实现社会公正,就成了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社会公正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利益关系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实现社会公正是历史上一切被剥削阶级,也是无产阶级为之奋斗的目标。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消灭包括阶级差别在内的一切社会不公正现象,追求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这正是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基本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正是这种研究对象上的高度关联性和基本价值上的一致性,使得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各个方面也互相联系,浑然一体。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产生以来,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从当时的工业经济时代初期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初期,社会阶级结构已经并还将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各国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以及阶级状况与早期资本主义相比已大不相同。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使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结构性变革。面对这些重大变化,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仍不失其当代适用性和强大生命力。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作为分析阶级社会、阶级现象、阶级斗争的科学工具,仍然是动员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仍然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对社会各阶级进行阶级分析、制定路线和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仍然是分析现代社会,包括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武器。只要社会上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就不会过时,它为人们提供的认识社会的思路和方法,就仍然具有现实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就把自己的学说当作开放的体系和发展的理论,这也应成为考察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适用性问题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说,对这一理论与方法,既不能否定,也不能完全照套。这里一个重要甚至是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的关系,它决定研究社会阶级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与由这种方法研究而得出的具体结论。所要坚持的,不是个别具体结论,而是坚持它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首要的是坚持这个理论所贯穿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坚持这个理论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这种坚持,意味着这个理论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也就顺理成章地包含着对个别观点的修正和突破。总之,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化、与时俱迸的过程,对待这一理论,既坚持继承、又发展创新,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首先,针对投资银行基础业务中证券发行和证券经纪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了改良建议与对策.在证券发行方面针对中资企业国内上市问题提出对现行通道制和增发控制应逐步予以放开,
目的了解2002-2009年厦门市居民糖尿病的死亡趋势、分布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方法对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死亡登记资料和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
学位
论文综合考察信托制度的起源、演变、发展及其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比较信托制度与中国原有各种财产制度的差异,以求对信托财产制度作准确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相关职业核心能力,缩短了在企业的适应期,使高
研究了Marshall-Olkin Fréchet分布在产品抽样检测上的应用.如何对寿命服从Marshall-Olkin Fréchet分布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从消费者的角度,给出了在大批量抽取和小批量抽
“安全社区”的宗旨是联络社区内不同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整合、利用社区内各类资源,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安全促进活动。安全社区计划最早在北欧的瑞典及挪威推行,其后扩展
中国作为一个国际河流分布广泛的国家,以往对于国际河流法的研究却十分薄弱.该文针对澜沧——湄公河流域国际合作开发已经展开并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流域开发基本制度尚未确
作为应对环境问题的正式制度,我国环境法中有关的环境权利和环境权力规范存在着内在张力下的结构失衡和运行冲突。走向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是环境风险时代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