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鸡X期胚盘细胞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整胚盘细胞培养与分散胚盘细胞培养两种形式下,细胞增殖及抑制分化的情况;摸索了胚盘细胞电穿孔法转染外源基因的条件;以转染了外源基因的胚盘细胞为供体细胞制作转基因嵌合体鸡,为转基因鸡的制作提供参考素材。研究结果如下:1.对鸡X期胚盘细胞分别进行整胚培养和分散培养,传代后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鉴定并计算阳性克隆率,结果显示:分散细胞培养与整胚细胞培养传一代阳性克隆率分别为73.50%、57.65%,差异极显著(p<0.01);传二代的阳性克隆率分别为66.70%、39.80%,差异极显著(p<0.01)。2.以EGFP为报告基因,电穿孔转染第2代鸡ES细胞,比较电压、脉冲时间、质粒浓度、电击前孵育温度、电击后孵育温度、细胞密度、细胞生长时期等因素对转染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当电压分别设置为180 V、230 V、280 V、330 V和380 V时,转染率分别为3.01%、5.81%、10.83%、6.70%和4.08%,转染率在280 V时最高,各组电压下的转染率均差异极显著(p<0.01);(2)当脉冲时间分别为55μs、75μs、95μs和115μs时,转染率分别为10.83%、14.76%、5.69%和4.09%,转染率在75μs时最高,各组时间常数下的转染率均差异极显著(p<0.01);(3)当质粒浓度分别为0μg·mL-1、10μg·mL-1、15μg·mL-1、20μg·mL-1和25μg·mL-1时,转染率分别为0%、14.76%、15.91%、18.02%和12.34%,质粒浓度在0μg·mL-1~15μg·mL-1时,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转染率随质粒浓度的增加成上升趋势,差异显著(p<0.05);而在浓度为20μg·mL-1和25μg·mL-1时,存活率和转染率随着质粒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两者存活率和转染率均差异极显著(p<0.01);(4)当电击前孵育温度分别为4℃、25℃和37℃时,转染率分别为21.52%、18.02%和12.86%,置于4℃时的转染率最高。三个温度下静置10 min的细胞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置于4℃的细胞与置于25℃(室温)及37℃的转染率差异极显著(p<0.01);(5)电击后孵育温度为4℃、25℃和37℃时,转染率分别为21.52%、21.98%和9.80%,电击后将电极杯放置在4℃和25℃(室温)静置10 min的细胞的存活率和转染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这两个温度下的细胞存活率和转染率与放置37℃时的差异极显著(p<0.01);(6)当细胞密度为1×104个·mL-1、1×105个·mL-1、1×106个·mL-1和1×107个·mL-1时,转染率分别为1.89%、21.79%、21.98%和8.73%,细胞密度必须大于1×105个·mL-1才能有效的转染,细胞密度为1×105个·mL-1和1×106个·mL-1时细胞的存活率和转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3.制作鸡嵌合体模型前采用三种方法对种蛋开窗,换壳法、钝端开窗法和赤道面开窗法,采用换壳法的孵化效率为0;采用钝端开窗法、赤道面开窗法孵化效率分别为25%、31.67%,差异极显著(p<0.01)。受体种蛋不同处理对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孵化组、开窗不注射组、开窗注射培养基组、开窗注射筛选好已转染的ES细胞组,孵化率分别为96.7%、35%、14.29%、5.21%,各组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收集到的死胚中有2只发生毛色嵌合,1只黑色绒羽位于背部,另1只黑色绒羽位于头部和尾部。孵化出壳的5只嵌合体鸡没有发生毛色嵌合。对5只存活的嵌合体鸡血液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没有条带。对5只存活的嵌合体鸡解剖提取各种组织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有4只嵌合体鸡的部分组织表达了EGFP基因。No.1号经人工助产出壳,21日龄时出现站立不稳、腿脚弯曲、食欲不正等症状,38 d时死亡,肝、腿肌、胸肌、心脏、腺胃、肾、性腺组织PCR扩增为阳性;No.2号鸡正常出壳,33日龄时出现和No.1号鸡相似的症状,站立不稳、食欲不正、精神萎靡,47 d时死亡,胸肌、腿肌、心脏、脑、肾组织PCR扩增为阳性;No.3号鸡正常出壳,23 d时死亡,未出现异常症状,解剖后各组织器官也未发生病变,肝脏、肺、胃组织PCR扩增为阳性;No.4号为母鸡,生长状况良好,88日龄时将其解剖后取提取各个组织DNA,PCR扩增全为阴性;No.5号为公鸡,生长状况良好,88日龄时将其解剖后提取各个组织DNA,肝脏、胸肌、胃、肾、性腺组织PCR扩增为阳性;阴性对照鸡各个组织DNA PCR扩增全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