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正式、非正式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董事会履职强度的非线性中介作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tiger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事会被认为是解决因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的有效机制。目前,虽然关于董事会治理的研究成果丰硕,几乎达到了丛林状态,但是现有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单一化、模式化、碎片化的缺点,难以打开董事会运作的“黑箱”。在实践中,以“被动合规”为目的的董事会治理使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反而成为滋生虚假财务信息、内部交易、大股东隧道行为的温床。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将打破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假设框架,综合委托代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高阶梯队理论、关系契约理论,基于非线性视角探讨董事会外在显性的正式结构与内在隐性的非正式结构如何通过董事会履职强度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在理论上,本文以关系契约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了由董事会团队成员间的隐性互动关系形成的董事会非正式结构,并在原有的“结构-行为”线性关系模型基础上引入董事会履职强度这一行为变量,从而增强结构特征对绩效结果的解释力。在实践中,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上市公司从董事会行为的角度进行自我诊断,还有助于股东大会从人力资本视角判断恰当的董事人选。  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的基础上共提出17个假设,并选择2010-2012年我国深沪两市5685个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验证解释变量与中介变量、中介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此外,借鉴Hayes和Preacher(2010)最新提出的检验非线性中介效应的科学方法,通过执行MEDCURVEforSPSS宏程序验证董事会特征通过履职强度对公司绩效产生的瞬间间接效用的显著性,并由此判断是董事会履职强度的非线性中介作用。实证结果发现:(1)在董事会特征与履职强度的关系中,董事会规模、董事平均年龄与董事会履职强度呈负向的对数曲线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专门委员会个数、年龄异质性、性别异质性均与董事会履职强度呈正向线性关系,女性董事比例和非正式层级清晰度与董事会履职强度无相关关系。(2)董事会履职强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呈负向的对数曲线关系。(3)除女性董事比例和非正式层级清晰度两个特征变量外,董事会履职强度对其余特征变量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均存在非线性中介作用。  本文的创新在于:(1)丰富了传统的“结构-绩效”研究范式。通过研究董事会履职强度的中介作用以更好地解释董事会结构到公司绩效的内在运行机制。(2)董事会隐性特征的新探索。将董事会看做是由“人”构成的精英团队,深度挖掘个体层面中人际互动过程(如相互信任、尊敬、影响等)的作用及由其形成的隐性非正式结构特征。(3)以非线性视角检验董事会履职强度的中介效应。利用Hayes和Preacher(2010)提出的中介变量瞬间间接效用检验的实证方法分析董事会履职强度对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非线性中介作用,为找出董事会结构与绩效之间的真实关系提供新的实证检验方法。
其他文献
加强高校党员教师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教师模范作用曾承宜,周凤歧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第八届第四次全国
本文主要针对智能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相关概念及现今自动化监控系统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重点介绍了一些能够优化自动化监控系统应用的措施.通过对自动化
This essay is a research report,which is based on results of grammatical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with linguistic teachers.These researches are conducted i
李白有“诗仙”之称,也有“醉圣”之名,他的“酒诗”更是别具一格.在“醉圣”的酒诗中探寻“诗仙”的美名更见其诗歌的精妙.“月”这一意象有超凡脱俗之意,与“诗仙”之名相
本文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活动系统,以网络价值为核心,拓展了Zott和Amit(2010)商业模式设计框架,将商业模式的活动系统深化为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维持和价值获取4个部分。得益
白蛇传说流传至今且作品几经改编,重要人物法海形象的演变离不开民间话语与时代精神的影响.因此法海从护佑者到破坏者形象演变过程与民间话语变迁的关系值得我们探析.随着故
随着中国电信业的第四次重组和3G牌照的发放,中国电信行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具有全业务运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运营商,并分别获得了CD
期刊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满足,而GDP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最主要表现在环境方面,全球气温持续升高,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资源面临枯竭,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各国面临的首要任务。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对于环境破坏与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政府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若要在复杂的环境中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