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呈现与公共经验转换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发展过程中创作者的实践道路在生命体验的作用下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往往由早期单一注重个人化的情感、遭遇、处境、喜好…随着人生阅历的加深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变化逐渐演变为具有普世价值的艺术思想和实践亦或者是在寻求后者的过程中不断追根溯源。  个体生命体验是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面对和经受的现实对其内心深处留下的烙印,深远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而这些恰恰也是艺术创作的源头和起点。由于个体生命体验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使得因此而创作的作品呈现了不同的面貌和气质。不同的生命体验成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面貌,正是艺术家这种特殊的体验和孤独的探索才使得创造出不同于其他人的原创艺术。生命体验越是深刻洞察力越是敏锐由此催生出的作品越能吸引和打动观众并为之震撼,因为个体往往是群体的一部分带有了群体的部分特质。  但个体生命体验由于它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也决定了它受时间、环境、个人体验程度的差异等因素而与他人产生不同甚至有所隔阂不被理解,并且艺术作品因受众所受教育、经历等多方面的不同并且受材料和技法限制使得想要传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随着人生阶段的不同、体验的深化和发展以及自身艺术愿望的不断确立往往一些艺术家开始由关照自我内心、表达个人情感走向了更高的追求,比如体现群体生存境遇、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甚至意识形态问题等具有广泛视野和群体感知的普世价值或者说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情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公共视觉经验感知的艺术创作也随之不断涌现。  公共经验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体验和认识,艺术创作中公共经验的体现往往会反映一个时代或映射一个群体的生存经验引起更多同感使其艺术作品具有社会学概念。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形式,它不只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个人风格的展现,还要面对复杂并且直接的环境和公众问题。如果带有公共经验的艺术创作背离人们的日常经验,用公众难以理解的形式,表现公众难以理解的内容,则艺术创作将无法与公众产生共鸣。因此创作者要考虑如何兼顾艺术性与公同经验的感知问题。当然,带有强烈公共共鸣或感知的艺术创作必然涉及到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使命意识。在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领域里默默创作一生不为世人知晓的艺人与杰作定有不少自不必说,而在艺术实践中通过早期生命体验的深刻与真诚以及个人才情的出众与机缘确立个人面貌奠定自身艺术史地位的艺术家不胜枚举,其艺术创作的发展脉络也各有不同。有的循序渐进不断推进,有的自我坚守在不变中寻求新的突破点。中国的当代艺术如果从“85”算起将近30年历程,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许多被我们熟知的油画艺术家和载入史册的作品。每个艺术家的个人经历和作品从不同层面印证了生命体验的过程性所催生出作品面貌的不同。艺术没有绝对的定式,成功也各有不同,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艺术的渴望又有新的要求同时也产生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更多未知可能。  青年艺术工作者该如何把握个体生命体验与公共视觉经验问题,是关注自己关照内心还是放眼整个社会介入当下亦或是有其他选择。被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当代油画家们的创作历程和成功之道似乎告诉我们艺术实践需要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关照自己的内心放眼到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代言。需要我们考虑大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怎样的艺术,用什么艺术风格和面貌去映射或引领或创造新时代的艺术。无论是伤痕、乡土、玩世颇皮还是新生代、卡通、新水墨,都想通过一些作品的面貌来归纳流派书写历史抢占艺术史的阵地。这些被我们熟知的中国当代艺术流派里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中有的已进入暮年,个人的创作脉络被不断整理和完善。有的还在壮年正在奋斗时已被定格,好像再有所创造已不再重要。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家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似乎前辈们已经给出了例证。问题是前者就是好的绘画作品吗?能称得上伟大和经典吗?我们是不是要找到一个榜样研究其究竟以便给自己以人生定位然后对未来艺术道路的成功和伟大深信不疑?  问题的答案最终会回到艺术实践者身上,在当下的选择会决定艺术创作的方向和价值定位。如果你只是喜爱艺术喜欢画画那问题就相对变得简单,如果想进入当代艺术领域有所作为,那么你的艺术作品的实验性、探索性有多强,社会批判意识或问题意识有多少价值都会进入你的考虑范围之内。但对于艺术来讲小的喜好和研究就不会创造出有意思的或经典的作品吗?立足当下放眼全球介入社会意识形态的事件或作品真的能够对社会和他人有所帮助或是能够创造出新的未知的好的艺术作品吗?  笔者认为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格局的时代,现行的许多艺术标准和当下的潮流只是昙花一现,各种新的艺术手段和面貌也只是相互抄袭、互相比拼催生出的怪胎而已。往往艺术家在追逐名利、市场金钱时丢失了个体本初的体验和感知,创作的成果也会是无根之水,国内的许多评论家在间接评论经验的启发和所处环境艺术品评系统缺乏和历史沉淀不够等情况下也是整日咬文嚼字、见风使舵试图在不同领域或未知空间占领先机却不顾其是否符合艺术规律和现代价值。而老一辈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家在最初各种因素缺乏的情况下从自身出发,尊重个体生命体验并以此为先导和动力不断深挖艺术语言、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有的横向发展从个体体验的感性呈现到具有更大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情怀,有的纵向延伸深深挖个人潜力由点到面的发展自己的独特之处。
其他文献
古代中国人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产生了人与自然万物可以融为一体,内在性灵与外界自然之间无绝对界限的意识,并且把人与自然合一当作一种最高的境界来追求,从而促使了山水文
期刊
期刊
港口和城市在港城关系演进的过程中互为因果,互动发展。世界上很多港口城市都已成为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如美国东北部太平洋沿岸的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美国
20世纪的荷兰艺术家毛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对于艺术评论界,绝对属于一个特殊的案例。他作品中充满着各种神秘的幻象和精心设计出来的画面,大大超出了评论界的眼球,人们就埃舍
当代艺术语境下的艺术创作者们在内心普遍经历着自身并未深刻意识到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便是焦虑。其经受着现实焦虑、生存焦虑等重重夹击,以各种方式集体进行着无意识的逃避
期刊
学位
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死胎、死产、新生儿及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能客观了解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其各种类、顺位、转归,寻找致畸因素,制定相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