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血管内治疗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sever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 SAH)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Sa SAH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4组,即A组:开颅手术夹闭+术后间断腰椎穿刺术(后续简称腰穿)组,B组:开颅手术夹闭+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组,C组:早期血管内治疗(24h内)+术后间断腰穿组,D组:早期血管内治疗(24h内)+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组。记录四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记录四组患者Hunt-Hess分级、动脉瘤位置;记录四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4天(后续简称d)两个阶段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并于行腰穿或腰大池引流术后,记录患者在腰穿或腰大池引流术后的第1d,第3d,第5d以及术后第7d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计数,记录四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四组患者出院后,通过神经内科门诊随访,记录患者的并发症(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脑积水、脑梗死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以及致残率、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四组患者的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术前GCS评分、术后第1d CSF中RBC计数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1)术后14d GCS评分:C组较A组显著提高,D组较B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7d CSF中的RBC计数:A组与C组,B组与D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平均住院天数:A组患者明显高于C组,B组患者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A、C两组无明显差异;D组患者CVS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GOS评分:C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组患者,D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 RS评分:C组患者低于A组,D组较B组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1)术后14d GCS评分:A组与B组,C组与D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7d CSF中的RBC计数: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D组患者明显低于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平均住院天数:A组患者明显高于B组,C组患者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并发症:A、B两组无显著差异;D组患者CVS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颅内感染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GOS评分:B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组患者,D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 RS评分:A组与B组两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组患者较C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对于Sa SAH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比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术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Sa SAH患者预后;术后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比术后间断行腰椎穿刺术更能快速清除蛛网膜下腔中的积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早期血管内治疗联合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是治疗Sa SAH一种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