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设计配制了分别为25%、27%、29%、31%、33%、35%的(低蛋白组)和43%(高蛋白组)7个蛋白质含量的稚鳖(Pelodiscus sinensis)饲料。通过养殖生长试验和生化分析试验研究了蛋白质含量对中华鳖稚鳖(4.8g±0.7g)摄食生长、饲料利用、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身体营养组成、身体外部形态、氮收支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确定了在此蛋白梯度下中华鳖稚鳖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蛋白质含量对中华鳖稚鳖的摄食率、饵料系数、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随蛋白质含量的增大,摄食率呈下降趋势,饵料系数逐渐降低,饲料转化率逐渐升高,而蛋白质效率随蛋白质含量增大呈升高趋势,在饲料5时出现最大值后又有所降低,高蛋白组的蛋白质效率低于低蛋白组(除饲料1)。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蛋白质效率。 2、蛋白质含量对中华鳖稚鳖特定生长率的影响差异显著。特定生长率随蛋白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但饲料5、饲料6与饲料7差异不显著。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并不影响生长。 3、蛋白质含量对中华鳖稚鳖对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及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影响差异显著。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上升,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逐渐上升,饲料7达到最大值,而对碳水化合物的表观消化率,低蛋白组明显高于高蛋白组。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可以提高中华鳖对碳水化合物的表观消化率,提高对糖类的利用率。 4、蛋白质含量对中华鳖稚鳖鳖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对水分、粗灰分和能量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差异。随蛋白质含量升高,鳖体中粗蛋白逐渐升高,而粗脂肪呈下降趋势。饲料5、饲料6与饲料7相比,鳖体的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饲料5、饲料6脂肪含量明显高与饲料7。蛋白质含量对中华鳖的外部形态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不影响中华鳖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