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hm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总结分析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otalcavopulmonaryconnectionTCPC)与深低温停循环(deephypothermiacirculatoryarrestDHCA)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特点及优劣,为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2013.5-2015.9我科共行TCPC术22例的病人资料,样本分成两组:体外循环并循组,深低温停循环组。收集每个患儿术前的诊断,记录心功能状态,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间,术后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血制品的使用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各组数据对比研究统计得出结论。采集的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分析,以x±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P<0.05时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体外循环并循组手术死亡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cardiacoutputsyndromLCOS)、毛细血管渗漏(capillaryleaksyndromeCLS),病死率4.54%。其余病人均康复出院,与对照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术前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sEF)有明显差异(P<0.05);深低温组与并循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术中外管道的大小选择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术中外管道开窗大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深低温停循环组术后通气时间和住监护室时间较体外循环并循组的患者明显缩短,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5例体外循环并循的患儿术后出现毛细血管渗漏,急性肾功能衰竭,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17例并循组的患儿术后近远期均出现明显的胸腔积液,3例深低温停循环组的患儿术后出现明显的胸腔积液,有显著性差异(P<0.05);1例深低温停循环组的患儿术后出现脑出血,1例体外循环并循组的患儿术后出现脑梗塞(P>0.05);体外循环并循组1例出现下腔静脉血栓形成(P>0.05);1例体外循环并循组的患儿术后出现下腔静脉梗阻(P>0.05);体外循环并循组较深低温停循环组的患儿术后血制品的用量明显增多(P>0.05)。  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技术能提供无血或少血、较为清晰的手术术野,下腔静脉暴露清楚,缩短心外管道下腔静脉缝合时间,可避免术后出现下腔静脉-心外管道吻合处出现梗阻,为进一步的手术治疗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EDISD-OCT(EnhancedDepthImaging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EDISD-OCT)技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不同阶段的脉络膜厚度(Cho
目的:评估偏侧面肌痉挛(HFS)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手术(MVD)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探讨病情与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方法:对2012年至2017年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行微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且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简
目的:描述青岛市成人双生子血糖(空腹和OGTT后2小时血糖)、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相关指标的水平,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