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理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的扶贫工作其实正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最好诠释和践行。已经先富裕起来的人民帮助、带动还处在贫困边缘的人口争取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很好的一个经验,在全世界都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几十年来,中国也在摘掉贫困人口帽子的道路上奋力前进,通过国家和政府的努力,扶贫工作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是纵观过往的扶贫工作从来都是粗放漫灌式的天女散花式的扶贫,虽然力度大,但收效甚微,出现了年年都在扶贫,年年都不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现象存在。正是基于多年来粗放式的扶贫经验累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湖南省湘西考察时候提出了与之对应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精准扶贫较之前的粗放式扶贫贵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采取更具针对性、行之有效的帮扶方式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本文选取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精准扶贫情况进行研究探讨。首先,以精准扶贫内涵概念界定为切入点,以反贫困理论、社会精细化治理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共同富裕理论为支撑,通过分析阿坝州的地理、人文、气候、灾害方面的概况信息以及当前该地区实施的精准扶贫具体措施,对阿坝州目前的扶贫工作进行较全面的客观总结和学术探讨。其次,通过深层次分析,找出该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就目前该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精准识别不精准、结对帮扶工作难显成效、贫困户“等、靠、要”思想、留痕化管理、政策理解落差等问题,深层次分析内在原因,主要包括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方法不科学、户村基本信息掌握不到位、村干部党性不高、贫困户信息缺乏动态管理、产业化扶贫内生动力不足以及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因素激发返贫现象等系列原因。最后,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访谈法、个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融会贯通,同时依托四川省扶贫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扶贫办等网站上公开的相关扶贫工作数据,进行较系统的调研分析,从而提出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相关对策,主要包括创新完善精准识别机制、制定科学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外部力量、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引导教育、加强驻村干部选拔和培训力度等5项举措,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精准扶贫优化路径和帮扶机制。研究该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对该地区顺利如期的脱贫会有很大帮助,同时对四川省甘孜州、凉山州乃至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