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30名超重肥胖志愿者进行为期8周的间歇性断食干预,以明确其带来的健康效应,及进一步探讨对运动步数、饮食行为、饥饿感、饱腹感和满足感的改变及安全性分析,为后期间歇性断食结合步行运动作为社区防治超重肥胖技术进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通过南昌市疾控微信平台招募的30名超重肥胖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间歇性断食干预,比较和分析干预前后的超重肥胖患者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臀围、腰围、体脂率及派生的腰臀比和体重指数)、安静血压、心率、血液(尿液)生化指标、饮食行为、VAS量表(饥饿感、饱腹感、满足感)、运动步数等指标,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通过8周干预,30名志愿者的身体形态指标均显著下降(P<0.01)。其中,体重下降3.36±1.93kg、腰围减少5.11±4.79cm、臀围减少2.70±3.81cm、腰臀比下降0.03±0.04、体脂率降低1.71±1.63%、BMI下降1.20±0.75kg/m2。血脂血压方面,干预后DBP、SBP、GLU、TG、HDL-C、LDL-C均有所改善。其中,SBP,TG变化在干预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肾功能方面,ALT、AST、ALB、UREA、CRE值在干预8周后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每日平均运动步数为10987±1998,非断食日的平均运动步数为11070±1975,断食日的平均运动步数为10859±2210,间歇性断食日和非断食日的运动量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F=0.141,P=0.708)。且非断食日运动步数(P=0.209)、断食日的运动步数(P=0.303)、每周平均运动步数(P=0.164)和非断食日与断食日的运动步数差异在8周之内均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8周后,受试者出现饥饿感下降和饱腹感上升(P<0.05),而满足感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4)比较第1周、第4周、第8周CR、UE、EE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认知限制性进食(CR)维度得分增加了(F=4.23,P<0.05),非控制进食维度(UE)得分(F=11.331,P<0.05)和情绪性进食(EE)维度得分减少了(F=5.961,P<0.05)。(5)8周内18名受试者出现不良反应,12名受试者未见不良反应。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n=9,30.00%)和口渴(n=6,20.00%),其他的不良反应如胃胀气(n=2,6.67%),注意力下降(n=2,6.67%),低血糖(n=2,6.67%),腰背痛(n=2,6.67%),恶寒(n=1,3.33%)出现较少。结论:8周间歇性断食结合累计10000步步行运动可有效改善超重和肥胖志愿者的形态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血压、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减肥效果良好。每天运动步数在7000-10000范围之内,特别是在非断食日内,受试者是可以耐受的,证明步行运动是间歇性断食一种很好的附加治疗方法。间歇性断食对饮食行为(CR,UR,EE)均产生了积极的变化,而且有利于降低饥饿感并增加饱腹感,这种变化有利于长期稳定地减少体重。总之,间歇性断食是一种效果好、简单易行、容易长期坚持的方法,这提示后期间歇性断食结合步行运动作为社区超重肥胖防治技术进行推广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