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r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炭纤维是一种新材料,具有与传统颗粒和粉末状活性炭材料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其孔隙结构丰富、表面活性和吸附性能强,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气体分离、医疗卫生和电子军工等领域。间位作为一种新型有机聚合物,其结晶度高、耐热性好、化学稳定性好,是制备活性炭纤维的理想前体。本文以聚合物废料为前体,经过物理、化学活化制得活性炭纤维,并研究其电化学性能。首先考查了活化剂种类与用量、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其次,通过氮吸附、红外光谱、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不同活化方法对孔结构和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活化方法的机理。最后,探究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化学性能对活性炭纤维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取物理和化学活化方法能够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纤维。提高活化温度、延长活化时间和增大活化剂用量均可以增强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提高其比表面积。CO2、磷酸和氢氧化钾活化制备得到的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分别高达2000m2/g、1700m2/g和3300 m2/g以上。(2)采用不同活化方法制备得到的活性炭纤维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能不同。磷酸活化制得的活性炭纤维孔径最小,CO2活化制得的活性炭纤维孔径偏大,KOH活化制得的活性炭纤维孔径最大。此外,磷酸浓度的增大提高了活性炭纤维表面的氮、氧和磷原子含量,而氢氧化钾用量的增大降低了表面氮和氧原子的含量。(3)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表面化学性对电化学性能均有显著影响。总的来说,不同活化方法制得的活性炭纤维均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比表面积较大并具有少量中孔有利于提高电化学性能。此外,氮、氧、磷元素有利于提高电极材料的亲水性,从而优化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约翰·穆勒的逻辑哲学一直被当作心理主义的主要代表。但是近些年来,西方哲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穆勒的观点和立场实际遭受了误读。事实上,只要曼仔细地研读穆勒本人的经
<正> 严重腹部创伤合并颅脑损伤常造成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紊乱,病情危重,变化急剧,死亡率高,腹部伤致死约占交通死亡病例的10%。我院自1988年6月~1999年10月共收治腹部闭合性创
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美国仍然是西方世界的主导国家,但英国却也吸引了世界舆论越来越多的关注.2005年是英国的大选之年,陷于“伊拉克门事件”中难以自拔的英国
对110例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和163例正常对照者取血测定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与D多态性及循环中酶活性。高血压组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5182和0.4325(P〈0.05)。两组中ACE活性均存在DD〉ID〉II。高血压组
目的:探讨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与尿失禁的关系。方法:我院女病房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单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且无重大合并症的精神分裂症56例,对出现尿失禁病例作出综合评估。
重症胰腺炎的病情复杂,同一种手术方式应用于不同病人,结果往往差异很大。因此,须强调要参照病人具体情况,如年龄,体质,病情,有无伴发病和(或)并发症,以及术前治疗等,采用“个体化”治疗
<正> 我院哮喘门诊自1998年6月起,对就诊的儿童哮喘患者实行规范化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129例哮喘儿童均来自本院哮喘门诊,诊断均符合中华
本栏刊载的这组笔谈,参加者来自历史、经济和环境科学的不同学术团队,他们正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85”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自然科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以及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冠心病伴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
临床观察发现,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定期复诊,对巩固疗效、减轻维持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及防止复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积极探求影响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复诊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