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素萃取分离及稳定性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man8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研究了番茄红素的萃取分离方法和稳定性,主要内容如下:1溶剂萃取分离番茄红素;通过研究溶剂、溶液pH值和萃取温度等对番茄红素萃取率的影响得到:1)对萃取率影响大小为:溶剂种类>溶液pH值>萃取温度>溶剂用量;2)氯仿的萃取率最高,大于180mg/100g,因毒性较大而不宜采用;3)从萃取率和应用角度考虑,石油醚与丙酮混合物为理想溶剂.2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分离番茄红素; 首次以应用为背景,研究影响番茄红素萃取分离的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对萃取率的影响,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剂流量>萃取时间;2)对萃取物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分离压力明显大于分离温度.通过分段收集,获得番茄红素含量不同的萃取物,在1.0~2.0小时时间段内的含量最高.程序升压和升温试验显示,萃取物中番茄红素含量随萃取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番茄红素稳定性; 首次详细研究了影响萃取物中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因素,其规律为:1)温度影响最明显,低温下萃取物中番茄红素比较稳定,剩余率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2)遮光和氮气保护明显延长番茄红素萃取物的贮藏期;3)H<,2>O<,2>(氧化剂)加速番茄红素的氧化分解,番茄红素剩余率随氧化剂加入量增加而明显下降;4)少量还原剂(V<,c>)能起到减缓茄前红素氧化分解的作用,过量还原剂则会显著加速番茄红素的氧化分解.
其他文献
乙烷选择氧化制乙烯或烃类氧化物是烷烃选择氧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该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复合氧化物(Fe-V-O、Fe-Mo-O、Fe-P-O和Fe-Al-P-O)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表面结
在总结多种非晶碳氢薄膜沉积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在大气压和低气压两种气压条件下成功地制备出含氢类金刚石(DLC)薄膜,并利用发射光谱、分子束质谱、朗谬
为选育高甜苷含量的三倍体(3x)优良无籽罗汉果新品种,本文通过对F1代三倍体(3x)罗汉果植株及其与四倍体(4x)母本的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与亲本(4x(?),2x(?))的过氧化物酶(POD)和
浙江省地理环境复杂,水资源分丰富,居全国第四,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历史上浙江省未系统做过水生昆虫资源调查,蜉蝣目昆虫也只是被一些学者零星的报道过。为了了解浙江省蜉蝣目
决明亚族(Cassiinae)为一类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我国约有二十余种,国内外对其系统分类争议颇多,决明属由Linnaeus(1753)在《SpeciesPlantarum》中首次建立,Irwin和Barneby(1981,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