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医养结合”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探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老人老龄化、失能化、失智化、空巢化的现象日益普遍。目前我国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养老资源以及彼此独立的服务体系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新医改方案提出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且其具有服务规范、运作标准、有政策倾斜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研究尚且停留在服务及形式层面,功能用房建设方面相关研究较少,还未形成一套严谨的设计理论来支撑和应对“医养结合”对建筑设计的各方面需求。本文基于此背景,从建筑学层面探讨“医养结合”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计策略。本文首先对国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进行归纳。同时对国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养老设施建筑研究进行梳理。并以开展机构为分类,总结医养结合模式建筑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影响“医养结合”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计因素。通过实地调研,记录总结其建设现状;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老年群体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知及利用情况,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在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和用房建设等方面的具体需求。结合调研内容,笔者总结出现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选址布局、相关功能配置、空间组合方式、空间环境及细部设计等方面应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不足,本文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在统筹考虑选址布局的前提下,总结医养结合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及流程,并结合处于不同健康阶段老年人的医养结合需求,完善相关功能配置,建设性地提出四种空间组合方式,并以老年人的使用需求为出发点,优化空间尺寸及建筑空间环境和细部。最后依据研究成果将实际案例—洪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改造为“医养结合”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入组的80例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口服二甲双胍500mg,500mg/次,1次/日;治疗组40例口服自拟健脾化痰方联合二甲双胍。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于治疗后随访观察3个月。通过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稳态模型的膜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性
骨肉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单纯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仅20%。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化疗以来,确诊为骨肉瘤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5年生
摘要:高职英语在新时期的教学转型当中,应当加强对现代网络的关注度,科学地应用云平台,不断开展有效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但是现阶段的高职英语交互式教学,明显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忽略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有待于在新时期做出全面的调整。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云平台的高职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应当如何开展,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措施。  關键词:云平台;高职英语;交互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研究了铜电极在酸性氯化钠溶液中的恒电位电流振荡行为,分析了电极过程中的非线性步骤及电化学耦合因素,提出了一个可能的电极过程动力学模型,并借助线性稳定性分析及分支分析得
2015年5月18日至2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深入研究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方针
<正> 河南省巩义市建设管理局党委从抓好全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纪律整顿为突破口,坚持抓“八查”活动,努力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9个月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体系中迅速崛起,成为一国发展的重要动力。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从2001年服务贸易总量719亿美元,到2018年服务贸易总量近8000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世界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二。基于此,研究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明确其影响因素,将成为我国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脱颖而出的关键。本文将围绕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
异常高压的存在和油气分布关系密切。通过分析北斜坡沙-花-瓦地区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发现生烃增压、粘土矿物脱水增压是本区异常高压主要成因。异常高压分布范围在平面上受火
据统计,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4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9%,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特殊老年群体的巨大挑战,养老服务事业不仅关乎具体的个人或家庭,更关乎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社会保障问题。自2013年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养老服务事业进行了不断的规划和建设,“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相补充”的医
本文以一个在德学习的艺术者的身份,从德国汉堡的“中国月”视觉艺术作品的传播,去尝试思考德国现行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品所显现的历史性和文化性,同时对“中国月”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