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券”的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不仅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径流和涵养水源质量等生态调节功能,还能为人类提供旅游资源、工业原料等社会经济价值。以往,我国在湿地资源价值观上存在错位,认为湿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因此一度以占用湿地、损害湿地生态的方式换取经济利益的增长。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我国逐渐意识到湿地资源的重要价值,并在已有耕地占补平衡实践的基础上改革推进,逐步构建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随着自然资源产权市场化的快速发展,“生态券”制度作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资本转化的有力推手,逐步进入湿地生态保护的视野,其有望成为构建高效、有序、安全的湿地自然资源交易市场的“枢纽”,促进湿地自然资源的市场化流动和湿地无形生态价值转化。同时,“生态券”模式下的湿地占补平衡制度具有其合理的内在逻辑:一方面,湿地资源兼具空间正义价值和自然生态空间安全价值,前者是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对占用湿地这种不正义行为进行协调的基础,后者是该制度的归宿和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占用湿地行为具有负外部性,因此需通过“生态券”模式下的湿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外部性成本内部化。此外,由于湿地资源的自然稀缺性,使得“生态券”调节湿地资源在市场中的合理配置使用成为可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湿地资源的有限与人类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考察我国湿地占补平衡制度立法与实践现状可以发现,基于“生态券”调适湿地占补平衡制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必要性层面,“生态券”秉持零净损失原则,其本质是对湿地进行整体性保护,契合当下我国自然生态空间整体保护政策理念转变的需要;“生态券”具备生态产品产权化、票据化和市场化三大特征,能为替代湿地生态效益提供有力保障;“生态券”实现了湿地生态价值的证券化,能为湿地资源不足但经济发达的地区提供充足的可替代湿地资源;“生态券”作为一种柔性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发挥激励市场主体的作用,促进实现湿地资源市场最优配置,符合湿地占补平衡实现路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可行性层面,“生态券”模式强调对湿地整体生态的保护和对开发利用行为的制约,以实现湿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这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步履一致、同频共振;“生态券”可跨区域发行、可激发湿地生态产品价值的优点使其更为契合湿地占补平衡的市场秩序和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而且在地方绿色金融实践中,“生态券”已经得到法律政策方面的支持并取得较好成效,为下一步构建基于“生态券”的湿地占补平衡市场机制提供了实践经验与现实基础。于当下而言,基于“生态券”进行湿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调适存在诸多困难和阻碍。首先,立法供给不足。目前我国对“生态券”一词的法律概念还比较模糊,会导致在法律适用时出现不确定性。同时“生态券”相关立法的缺失也会导致以“生态券”调适湿地占补平衡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其次,多部门职责协调难。由于湿地自然属性与行政属性的差异,不同行政区域内湿地主管部门因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导致协调难。对于同一行政区域内,同级部门间的职责存在交叉,内部横向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使得“生态券”机制在价值实现上存在困难。再者,权利与义务重新厘清难。在湿地占补平衡制度中主体为政府与湿地占用方,然而在“生态券”模式下还需要纳入第三方湿地管理机构与湿地补偿方主体。并且“生态券”与湿地占补平衡适用范围的差异、“生态券”交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也会阻碍“生态券”调适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的实现,导致调适后各主体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重新厘清存在困难。最后,市场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湿地产权受限致使难以契合“生态券”市场内在要求;湿地占补平衡交易对象限于湿地资源,阻碍了“生态券”向同类自然生态资源交易转换;湿地资源价值难以衡量导致“生态券”的价格尺度标准难以确定。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看,国外湿地占补平衡制度法治实践中主要有美国的湿地缓解银行制度,欧盟的“生态标签”湿地占补平衡制度以及德国“生态账户”湿地占补平衡制度。立足我国湿地占补平衡制度现状与实际发展需要,可以得出三个方面的经验启示,即制定完善的湿地资源法律保障体系、建立市场准入与退出法律机制以及政府对多元化补偿路径的重视。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建立“生态券”式的湿地占补平衡制度构想,总体思路以可持续发展权市场运行模式为出发点,通过将湿地资源“生态券”式转换,依托市场机制实现湿地资源配置最优。具体构想的做法如下,首先要明确“生态券”调适的法律依据。可以考虑将“生态券”纳入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补偿专门立法中,将“生态券”与自然生态空间资源相对接,构建自然生态空间全要素保护框架;通过建立“生态券”市场准入和退出的法律制度提升“生态券”市场的整体素质;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当及时调整现有的地方湿地生态补偿实施条例,使得湿地“生态券”能有效落实并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要建立部门区域间协调联动机制。通过建立跨行政区域湿地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明确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同部门的职责定位以及构建信息共享机制来确保部门之间协调通畅。再者,可从主体规制路径、法律适用范围调整路径和交易双方权利义务规制路径方面重新厘清“生态券”模式下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最后,政府作用应当及时转变。从公权限制转为经营激励,引入更多主体参与湿地占补平衡中。同时政府需要努力拓展更多同类生态产品、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生态券”式的量化标准和市场监督保障职责以保障湿地资源市场化的有序发展。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数字经济对生产要素流动和生产关系变革造成了重大影响。由数字经济催生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逐渐成为驱动就业质量的重要动力。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之上,从理论上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就业的影响机理,并根据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方法,验证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回顾就业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归纳分析影响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新经济形势下就业层面出现的
学位
<正>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不同砧木靠接组合对伦晚脐橙树体营养、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宋放等)报道,为筛选适合伦晚脐橙的最佳砧木组合,以湖北清江流域的枳砧、红桔砧、香橙砧、枳+红桔砧和枳+香橙砧5种砧木靠接组合的10年生伦晚脐橙结果树为试验材料,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砧木靠接组合对伦晚脐橙树体营养、生长发育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枳+香橙砧和香橙砧对铁、铜和锌的吸收效率
期刊
<正>目前大部分酒店面临经营方法老化、运营成本持续增加、品牌影响力不足、利润率持续下滑等问题。酒店服务行业应该紧随时尚潮流,把握“互联网+”的时代发展机会,主动尝试产品和设计创新、营销渠道创新、定价战略创新、促销战略创新。
期刊
公共卫生是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的社会公共事业,公共卫生的目标需要通过公共卫生治理来实现。而这次新冠疫情的出现,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治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以政府主导的单一治理体制存在局限、新发传染病风险源未纳入治理范围以及治理手段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不足等。而公益诉讼制度能提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治理的途径,实现公共卫生风险的源头治理,弥补公共卫生治理手段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引入公益诉讼制度以完善公共卫生治理
学位
秦汉时期广义的“户籍”是指以“户”为单位编制的各种簿籍,狭义的“户籍”应指登录户人及家口等身份信息的簿籍。本文主要以简牍所见户籍原件为中心对狭义户籍进行研究。帝制社会早期的造籍,有自占、案户定数两项。一为民户自行申报,一为官府案比造籍。乡是案比造籍的具体执行单位,县廷保存户籍副本。秦代户籍以里耶户籍简的样式为代表,户人与家口的身份信息及奴婢分五栏书写。西汉初年的户籍类簿籍包括“民宅园户籍、年细籍、
学位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凭借“双减”政策的东风,建立完善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方协同的育人机制,对于实现我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运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家校社联动分散的原因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内部原因为家校社三方及其中的个体思想观念更新不及时,认知不足;外部原因为三方合作基础薄弱,合作条件匮乏。在此基础上,引入爱普斯坦教授的交叠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的家庭人口结构也随之变化。我国居民的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基于以上的社会环境变化,做好基本的民生保障尤为重要。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对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补充,有机会在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
学位
郓城县现有果树面积2 000 hm~2,产量2.5万t,果树产业对果农增收,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作者介绍了郓城县当前果树栽培现状,分析了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重视栽植前土壤管理、加强先进栽培技术推广、注重栽后管理、做好果实收获后的果树管理等方面的优化对策,旨在提高郓城县果树栽培管理水平,生产质量安全的果品。
期刊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进一步优化,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迫在眉睫。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城镇化更应着眼于“美好”两字,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经济与环境和谐共进的发展道路。如何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需要加以重视和思考。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劳动力非农转移、农地闲置等问题日
学位
为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DNA、C-myc基因及E2F1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演进过程中的表达,以及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活检及手术切除的宫颈组织石蜡标本,以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Ⅰ级、Ⅱ-Ⅲ级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