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追赶者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u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劼人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波》初版于1937年,面世后得到了多方赞誉。建国后,李劼人却对《大波》进行了重写,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的原因:首先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要求,一股长篇小说的修改浪潮蔚然成风,以迎合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其次是50年代初长篇小说的修改浪潮是以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作为背景的。大量修改本的出现,正是知识分子自我改造运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结果。再次也是最直接的外部原因,即应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要求修改和重写。选择重写的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李劼人自身的内部要求:首先是李劼人客观身份发生了变化,从普通作家转变成行政官员,赋予的“副市长”的政治身份使李劼人承认有自我改造的需要,并迫切希望通过修改作品来真心诚意的向党组织靠拢。其次是李劼人对作品对自身从主观上也“积极”响应修改的意见,李劼人从作品的艺术质量、思想高度来综合考虑,发现“不改不行”。基于上述原因,李劼人对《大波》进行了重新创作。李劼人对《大波》的重新创作是否意味着李劼人的创作思想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正是本文力图探究的问题。本文笔者尝试从《大波》的文本出发,通过仔细比较《大波》的新旧版本之间的异同,进而追索李劼人创作思想的演变。通过比对《大波》的新旧版本,具体地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变化、人物的变化、文艺思想和艺术手法的变化等三个方面逐一进行文本比较后,本文作者在客观罗列和总结出新旧版本的主要不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发现比照旧版《大波》,新版在以下几个方面变化较大:一是历史事件的变化中对某些历史事件进行了增删和强化;二是在人物的描写的变化中对小说人物增删,而且人物描写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三是在小说的总体结构布局上、情欲描写、人性描写和地方人情风俗描写上也有较大的变化。针对上述具体变化,本文逐一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后发现:尽管李劼人对于文本的重新创作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新版《大波》不论是在其核心思想还是文本的外在形式实质上都仍然是对旧版《大波》的坚持和延续。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李劼人的创作思想与旧版《大波》创作思想是一致的,并没有发生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和动摇。
其他文献
特色畜禽养殖业扶贫是当前我省众多产业精准扶贫方式中较常见、较为重要的一种。据统计,2016年我省通过特色畜禽养殖业财政投入1.2亿元,向贫困户发放畜禽种苗550万只,带动贫困户
学位
“清六家”之一吴历,早期讲求义理之学,后期受天学吸引,加入耶稣会,成为天主教司铎,其诗歌也经历了从山水诗到天学诗的巨大转变。吴历以清初著名文人之身份加入耶稣会,必然是在对中
高校退休教师有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有继续发挥余热的愿望,他们是高校育人的宝贵资源。为此,需要明确高校退休教师的基本特点,转变观念健全制度,充分发挥高校离退
伴随世界范围内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和全球电子商务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电子商务是2l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有关证据表明中
对5种草本地被植物(银水苏Stachys‘SliverCarpet’,百里香ThymusmongolicusRonn,金叶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佛甲草SedumLineare,常夏石竹Dianthusplumarius)干旱胁迫
先锋代表了最激进的那个潮流,它拒绝传统,打破常规。任何时期都有区别于常规文学的先锋文学存在,自文革结束后,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现代化的中心命题之下,西方现代主义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实践基础上的侨务理论建设,紧密联系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侨务工作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文学作品的生产与发展有时受一种文学气候的影响,文学气候某种程度上是由一个时代的文学杂志和文学创作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期刊需要文学,文学也离不开期刊。一份文学期刊的编
本文结合《混合动力客车技术保障与节能技术开发》项目,针对在长春示范运行的CNG混合动力公交车存在的SOC不平衡,运营气耗偏高的问题,从控制策略优化入手,展开了相关研究,在不改变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精准扶贫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这为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