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蛋白Rv0431糖基化及其调节巨噬细胞功能的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传染病,目前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结核分枝杆菌引起960万人的感染,并造成150万人死亡。据统计,世界上大概1/3的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不是所有的被感染者都会引起结核病,大部分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为隐性感染,仅约10%的感染者发展为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宿主,细菌的毒力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决定了疾病的转归。近些年来,关于病原体的毒力和宿主免疫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但详细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蛋白位于细菌的表面,在结核分枝杆菌进入机体后,易被免疫系统识别,从而参与细菌与宿主免疫的相互作用。已有很多实验表明位于细胞壁表面的蛋白作为毒力因子参与结核分枝杆菌对免疫系统的逃避。在抗结核的非特异性免疫中,巨噬细胞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巨噬细胞将细菌吞入,活化的细胞内的溶酶体可以和含有细菌的吞噬体融合,从而将细菌杀死并降解,并将处理生成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从而成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桥梁。结核分枝杆菌采用多种策略逃避巨噬细胞的这种杀伤作用,如抑制吞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等。目前认为,TNF-a,IL-12及IFN-g是抗结核免疫中最重要的细胞因子,结核分枝杆菌可以抑制宿主细胞产生上述细胞因子,而促进不利于机体免疫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如IL-10。病原菌胞壁的蛋白参与上述的这些免疫调节作用。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Rv0431是结核分枝杆菌的胞壁蛋白,并有免疫调节作用,Rv0431敲除的结核分枝杆菌可以促进巨噬细胞产生更多的IL-12,TNF-a和IL-6,这都是有利于机体免疫的。在小鼠体内,敲除Rv0431的病原体在肺内的菌落形成单位明显少于野生株,表现出比野生株减弱的致病能力。还有研究显示Rv0431调节结核分枝杆菌表面囊泡的数量,在这些囊泡中含有TLR2的配体,包括LpqH和SodC,从而影响细菌与宿主免疫的相互作用。过去认为蛋白质的糖基化是真核细胞所特有,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在原核生物,比如,放线菌中的分枝杆菌属编码的蛋白,也存在糖基化修饰。最先被证明有糖基化修饰的两个蛋白是结核分枝杆菌的apa和SodC,其中,apa可以同肺泡中的表面蛋白SPA结合,后者是非特异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apa还可以调节T细胞的功能。Rv0431是细胞壁蛋白,蛋白质组学亲和层析结果显示可能为糖基化修饰的蛋白,已经有研究显示它具有调节宿主免疫的功能,但是关于糖基化及其功能的研究还没见报道。为了深入探讨Rv0431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可能存在的糖基化修饰对免疫调节的影响,本课题将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一、在大肠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Rv0431,并对Rv0431蛋白O-甘露糖基化进行分析。构建高表达Rv0431蛋白的大肠杆菌(E.coli/Rv0431)和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tis/Rv0431),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的Rv0431蛋白,并观察分子量大小。考虑到分枝杆菌属细菌组成中多含有糖及脂,我们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Rv0431蛋白,利用甘露糖与Con A-凝集素特异结合的特性来证实Rv10431蛋白是O-甘露糖基化蛋白。对可能的O-甘露糖基化位点进行单点的定向突变,来确立其O-甘露糖基化位点。利于实验室已构建的MS_5447敲除菌株((35)M5447),即甘露糖基转移酶敲除菌株,将pMind-Rv0431表达载体转入,表达纯化蛋白,并再次检测蛋白糖基化情况。二、研究Rv0431及糖基化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将载有空载体的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tis/vector)、高表达Rv0431的菌株(M.smegmatis/Rv0431)、以及糖基化位点突变的菌株(M.smegmatis/Rv0431m1-4)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并进行菌落计数,用荧光标记的方法观察吞噬的细菌与溶酶体相互融合的情况,检测Rv0431对巨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菌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感染重组菌株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IL-12和TNF-α的水平,观察Rv0431对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三、对Rv0431免疫调节机制作出初步探讨,即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寻找巨噬细胞表面Rv0431受体。研究Rv0431作为甘露糖基化蛋白在巨噬细胞表面是否有相应的受体,根据受体和配体相互作用的原理,采用标签蛋白沉淀,即pull-down的方法,经银染后研究Rv0431在巨噬细胞表面是否有其受体。本文获得以下结果:一、耻垢分枝杆菌和大肠杆菌中表达的Rv0431蛋白具有不同的分子量,Rv0431是O-甘露糖基化蛋白,糖基化位点为61Thr。1、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的Rv0431蛋白分子量高于在大肠埃希菌中所纯化的蛋白分子量。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5Kd,而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的分子量为18Kd,所以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的蛋白分子量明显高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2、Rv0431是O-甘露糖基化蛋白。M.smegmatis/Rv0431表达的Rv0431蛋白被ConA凝集素识别,说明Rv0431蛋白是甘露糖基化蛋白。Rv0431蛋白具有多个可能的O-甘露糖基化位点,借助软件分析及单点定向突变确定了其O-甘露糖基化位点是61Thr。3、在(35)M5447菌株中表达的Rv0431蛋白无糖基化修饰。在甘露糖基转移酶敲除菌株(35)M5447纯化的Rv0431蛋白失去和Con A结合的能力,因而缺少甘露糖修饰。二、M.smegmatis/Rv0431具有抵抗巨噬细胞杀菌的作用,并调节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水平。1.Rv0431提高耻垢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O-甘露糖基化修饰参与此过程。巨噬细胞杀菌实验显示高表达Rv0431菌株不易和巨噬细胞溶酶体融合,菌落计数表明,M.smegmatis/Rv0431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细菌数量高于M.smegmatis/vector,显示出Rv0431有助于细菌抵抗巨噬细胞杀伤作用,而且,M.smegmatis/Rv0431组的菌落形成单位也高于M.smegmatis/Rv0431m3,提示多肽链上的糖基化修饰参与抑制杀菌过程。2.Rv0431提高巨噬细胞产生IL-10,抑制其产生IL-12和TNF-a,O-甘露糖发挥作用。ELISA结果显示M.smegmatis/Rv0431组巨噬细胞产生IL-12和TNF-α低于M.smegmatis/vector组,而产生IL-10的水平则高于M.smegmatis/vector组,说明Rv0431抑制巨噬细胞产生有利于宿主免疫的细胞因子,刺激巨噬细胞产生不利于机体免疫的蛋白因子。与M.smegmatis/Rv0431相比,M.smegmatis/Rv0431m3感染巨噬细胞产生较高水平的IL-12、TNF-a及较低水平的IL-10,这提示我们甘露糖的修饰对细胞因子的生成也有影响,三、Rv0431可能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甘露糖受体。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即标签蛋白沉淀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银染结果显示在170Kd处有蛋白条带,与甘露糖受体分子量一致。结论:1.结核分枝杆菌Rv0431蛋白是O-甘露糖基化蛋白,糖基化位点位于61Thr上。2.Rv0431提高M.smegmatis抵抗巨噬细胞杀菌的能力,抑制巨噬细胞产生IL-12和TNF-a,提高IL-10的生成水平,Rv0431作为毒力因子参与细菌对宿主免疫的逃逸。3.Rv0431发挥上述作用可能通过巨噬细胞表面的甘露糖受体。未来研究方向:1.解析Rv0431蛋白的糖链结构及确定糖链的连接方式。2.进一步确定Rv0431蛋白在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及受体与配体结合引起的信号转导途径,及对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3.开展动物实验,研究Rv0431在体内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
其他文献
尽管全球生态演变及其表现形式因地而异,但干旱、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现象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蒙古国41.3%的土地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很多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这与其长期赖以生存的畜牧业关系密切,游牧业整体处于高度危险之中。大约草地总面积的70%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其中10.3%的土地已出现退化或荒漠化。由于牲畜数量急剧增长,草地植物种类变化和水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等通信终端的日益普及,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收集是获取大数据的重要手段。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数据收集者(服务提供商)可以挖掘用户的群体和个人特征,进而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和制定更适宜的发展战略。然而,用户的数据中往往包含大量的个人敏感信息,直接收集这些数据可能导致严重的个人隐私泄露问题。隐私保护的数据收集技术为解决数据收集带来的个人隐私泄
泛在的高精度位置信息是智慧社会建设的核心基础。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室内定位技术在广域无缝覆盖上具有天然优势,多入多出天线等技术使得5G网络能够在下行信号到达时间差之外测量上行信号的到达角度和信号飞行时间等多种高精度异构定位观测信息,在终端定位过程中融合它们能够增加信息冗余量,增强定位系统可靠性,是当下定位导航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5G网络超密集组网等特点也为观测信息融合高精度定位带来了挑战。本文主要
完达山杂岩带(即那丹哈达地体)位于中国黑龙江东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锡霍特-阿林增生造山带相连,它们共同构成环太平洋中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达山西侧以跃进山断裂与佳木斯地块相连,由于佳木斯地块西缘与归属于中亚造山带构造体系的松辽地块接壤,因此该区域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的过渡部位,因而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完达山杂岩带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更清晰的认识该杂岩带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活动日益活跃,形成了独特的业务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融资难困局,但其生成的系统性风险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金融稳定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而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在于有效遏制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本文将研究对象聚焦到我国特有的影子银行活动及其引发的金融稳定等问题上,从厘清我国影子银行业务运行模式和特征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并从时空维度剖析系统性风
随着5G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融合网络能力与跨平台特性的移动Web应用促进了大量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出现,包括移动办公、移动生活和移动社交等应用。可以预见,随着移动Web浏览器调用终端设备本地计算能力和效率地不断完善与提升,移动Web服务必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形式。然而,受限于移动Web低效的JavaScript计算环境和即时加载的服务提供机制,在移动Web上实现计
毫米波指的是波长为1~10mm的电磁波,其对应的频率为30~300GHz。由于毫米波频段提供了丰富的无授权带宽,使其成为目前最具有潜力的无线通信技术。毫米波技术在5G网络和IEEE 802.11ad/ay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巩固了这一认知。然而,与传统网络相比,60GHz毫米波网络的信号衰减快、易被阻挡、覆盖距离短等缺点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所幸的是,毫米波的波长远小于传统的低频波段,其相对较小的天线
本论文围绕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的物理层关键技术之一—大规模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信道建模与信道估计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在基站侧部署大规模天线阵列,大规模MIMO技术的高频谱效率和高能量效率优势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普遍认可。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质量直接受到无线传播环境的影响,因此,对无线信道的研究是大
研究区位于尼木—那曲高温水热带,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构造带中段。区内水热活动发育,自北向南大致可划分为五个水热显示区,北部的恰拉改沟口区与南部的卜杰母沟口区沉积有大片泉华台地。本次工作通过开展羊易地热田的野外调研和泉华取样工作,收集地热流体和岩浆岩的地球化学数据,系统地研究了泉华的年龄、矿物组成和组构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泉华的物质来源,建立水热活动时空格局,探讨研究区水热活动的成因机制,为
广西宝坛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西段,对于探讨华南早期演化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宝坛地区岩浆活动丰富,广泛出露镁铁-超镁铁质岩、火山岩、花岗质岩浆岩等。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镜下观察,选取区域内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火山-火山碎屑岩、未变形辉长-闪长岩进行了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岩相鉴定、矿物电子探针分析、锆石U-Pb同位素年代测试、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等分析,探讨研究区内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的期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