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常流场下波壁流路内的流体流动及质量传递特性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_z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率、低能耗的质热传递装置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些装置中,周期性扩张-收缩的二维及三维流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类装置的特点是在非湍流流动状态下,利用强制振动或自维持振动产生的不稳定的涡旋与主流的混合来达到强化质热传递速率的效果。很多研究者对二维及三维流路内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但是,在流动不稳定性及传递强化机理等方面没有得到公认的结论,特别是对于三维流路的研究。本论文旨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确立本研究基点,即以实验研究为主,同时辅以适当数值模拟,来考察三维轴对称波壁流路内的流体力学性能和传递性能,描述流动不稳定性的特点,并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对前人关于二、三维流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研究表明,在二维流路内,导致流体从层流过渡到湍流的流动不稳定性由周期性的T-S波引起。研究还指出,在中等雷诺数下的过渡流流域内可以获得最佳的传递强化效果,在脉动流场下会发生共振强化现象。三维圆管的研究结果表明,其过渡流流域的流动不稳定性表现为间歇性的Puff及Slug现象。由于三维流路与二维流路的截面形状不同,研究者们推测,两种流路内的流动不稳定性可能不同。第二章介绍了本研究中所用的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沿程阻力由U型管压差计测定;流动的可视化采用了铝尘法和染料注射法;同时对层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传质速率及壁面剪切应力的测量采用电化学方法。第三章给出了实验结果。首先根据沿程阻力实验结果对流动状态进行了划分。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壁面剪切应力和传质速率都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在不同的流域内其增大趋势不同,并且在过渡流流域内都存在着一个剧烈的突增。结合过渡流流域内流动的可视化结果发现,其流动不稳定性呈现出间歇性的特点,这是二维流路与三维流路最大的差异。结论部分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重点指出传质强化主要受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过渡流的流动不稳定性大大提高了质量传递速率。第四章指出了将来工作的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圆柱体在轴向流动中的振动和稳定性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微分求积法对粘弹性圆柱体在轴向流动中的动力特性进
本文适应小电流接地选线领域不断发展的要求,在算法仿真和选线装置两方面开展研究。从改进以往选线算法的不足着手,提出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暂态选线新算法以及单一判据参与综合选线流程的应用规则。通过大量仿真证明,提出的综合选线算法改进了以往单一选线算法的不足,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强。适应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设计了基于双CPU处理结构的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详细给出了装置实现的软硬件方案。实践结果表明,该装置的软
在当今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家进行讨论、争议得较为集中的问题就是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双基教学”如何开展,这里就初中数学中的“双基教学”提出个人看法.
变频电源能实现交流电压幅值、频率和相数的改变,并能改善电能质量,在实际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常见的变频电源,由于其整流环节不可控,存在网侧功率因数低、谐波含量高等缺点,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双PWM变频电源采用全控型功率开关器件,并引入PWM控制技术实现对整流部分的控制,能有效地消除变频装置对电网的谐波污染,提高功率因数,实现再生能量向电网回馈。三相双PWM变频电源可分为PWM整流器和PWM逆
近年来,由于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制作高品质的半导体元器件过程中产生的位错直接影响到材料的力学和电学特性,使得半导体位错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而用
当前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巡检工作仍以人工巡视为主,而随着高电压、大功率、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出现,输电线路穿越的地理环境日趋复杂,应用直升飞机巡检输电线路已成为电力发展的需要。飞机巡检时可以发现输电线路设备的发热缺陷和可见光缺陷。本文基于计算机视觉理论,提出了一种检测绝缘子的可见光缺陷的方法,用于在对飞机巡检航拍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利用本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所检测图像的R、G、B值,进行模糊
近年来,大型桥梁的数量不断增多,跨度的增大、刚度的减小导致桥梁的振动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振动问题和动态特性密切相关,所以分析大型桥梁的动态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动力特性测试是
锚固技术是矿山工程中加固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虽然已有不少的锚杆计算模型及相应的计算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对锚杆力学行为的模拟及应用等方面,尚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杆单元模
舰载设备的振动和噪音与舰船安全性和舒适性息息相关。振动及其引起的噪音会使船上人员感到不适,降低舰载设备的可靠性,引发船体结构发生疲劳破坏,危及军用船舶作战性能。国际海
半潜式钻井平台是海洋石油开发的关键设施之一。平台在加工建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初始缺陷,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在海洋环境载荷作用下极易出现疲劳裂纹。裂纹在结构服役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