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大理白族档案发掘利用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38340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现主要集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早在4000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生活,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白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白族文化是在白族人民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的文化,是与白族社会相适应的。论文以千年白族古村凤羽街为田野点,以村落研究的方式,为白族档案作为白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和重要的传承纽带的研究建立个案,让大而化之的学术研究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模型。凤羽是洱海北部的一个山间坝子,坝子中最大的村落被称为“凤羽街”。凤羽街是一个7000多人口的大聚落,居民全部为白族。当地白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包括:寺观古建筑、古街巷、传统建筑民居、元代火葬墓群、中和大照壁、护林牌、乡规碑等。随着白族社会的不断变迁,白族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白族档案随着白族的形成、演化、发展而不断产生。因此,白族档案样态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些档案是白族文化的产物,是白族在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形成,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的记录,这些记录真实地记载和反映了白族的形成、演变、迁徙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内涵。笔者通过拓展个案的方法,通过对凤羽个案研究的拓展,达到对大理白族档案研究的深入理解。通过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白族档案发掘利用研究,可以看出白族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了解独具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字、宗教、民俗、历史等各方面的内容,既有利于白族档案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有利于白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就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和研究的创新性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做了论述。   第一部分:走进田野:大理凤羽白族村档案调查;在全面、深入地对云南大理凤羽白族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揭示白族档案在这一地区发展演变规律,以期通过该田野点的探讨进而提出解决民族档案资源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这一关系的思路和办法。   第二部分:个案拓展:从凤羽个案到大理白族档案发掘利用;主要是将民族档案划分为原始记事档案、传统档案和新型档案三种类型对白族档案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白族档案发掘利用取得的成效和白族档案发掘利用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   第三部分:研究视角: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白族档案利用探讨;从“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大理白族档案发掘利用理论解读”、“大理白族档案发掘利用机制”、“大理白族档案发掘利用模式探讨”和“白族民间文化村建设模式”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大理白族档案发掘利用”这一主题。   第四部分:理论思考:关于民族档案发掘利用的研究反思;从“少数民族乡村档案的发掘利用”、“正确对待民族档案的持有者”和“民族档案对民族文化的反哺”三个方面,对民族档案发掘利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结束语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论文的主要结论做了概括和总结;二是对论文研究结论推广的意义做了论述。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