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共治理论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规制研究

来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xhdb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围城”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消费主义在社会治理中产生的新的难题,它拷问着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治理是实现生活垃圾循环利用以及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对生态环境治理高度重视,随着以《上海市生活垃管理条例》为代表的地方立法的颁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进入公众视野,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新时尚”。但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起步较晚,存在着立法操作性差、配套措施不足、公众参与法律地位不明和治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多元共治理论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规制提供了良好的治理路径,这一理论以合作行政和程序性环境权为法理基础,具有治理主体多元性、治理方式合作性和治理结构网络化的特征。将多元共治理论引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域,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多元共治理论在我国目前基层治理中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具备了适用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域的条件。我国应当以多元共治理论为基础,重构政府管理制度、经济法律制度与公众参与制度,优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规制体系。基于多元共治理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规制需要在以下方面予以完善:一是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政府监管制度,建立科学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机制、严格生活垃圾分类的监督检查、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系;二是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经济法律制度,逐步建立垃圾税制度、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健全各类配套措施;三是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公众参与制度,明确公众参与的立法定位、保障公众拥有广泛而充分的参与权、健全宣传引导机制。
其他文献
技术创新是目前企业谋求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从企业的社会环境系统、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建制、社会动力系统、社会化过程、社会运行机制等方面,较为深入地揭示了技术创新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及病理影响因素,从而在临床中为患者制定更为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收集数据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
藏族是我国分布区域较大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等地。各地区藏族人民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不同,造成不同的生活习惯、生活习俗。在发
本文在研究中以音乐立美教育为核心,明确立美教育含义,分析音乐立美教育理论基础,并提出音乐立美教育的实践应用,优化音乐教学结构体系,进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
路由器是因特网组网的关键设备,而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运行路由协议,并与其它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形成本机上的路由表,同时根据路由表的信息正确转发分组。在Internet中,路由协议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网络的性能。近年来,路由协议领域中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Internet的发展。本文总结了当今Internet上所使用的单播、组播、QoSR、移动等路由协议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