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扎迪·史密斯是一位优秀的牙买加裔英国女作家,她的处女作《白牙》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国内外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高度评价。各种奖项也随之而来,如:《卫报》最佳处女作奖、英联邦作家处女作奖、《时代》杂志2000年年度十大好书等。迄今为止,该小说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版,被译成了20多种语言。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小说所揭示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从女性主义、后殖民、文化研究等研究视角进行分析、解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论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观点对《白牙》进行解读。海德格尔存在理论下,“此在”概念指的是现实的人,而当前此在面临的主要危机是沉沦、异化。海德格尔关注人的现实性,他认为人生活在一个荒诞的世界,受到虚无的影响,这样无法做到诗意地栖居。此在迷失于现实之中,不断经历着异化、沉沦的痛苦,因此无法本真地存在。但“向死而生”和“愿有良知”两种救赎方式会将此在从非本真的状态中唤醒,使此在追寻本真,做本真的自己。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对作家及其作品、《白牙》的研究现状以及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概念进行论述。第二章阐述了小说中三位主人公面临的生存困境,分析他们虚无的生存状态。第三章主要对此在的沉沦异化状态进行分析。三位主人公都体会到了来自社会的孤立感和家庭的疏离感,因此陷入了沉沦、异化的状态。第四章分析了此在自我救赎的两种方式即“向死而生”和“愿有良知”,这两种救赎方式将“此在”从异化和沉沦的状态呼唤到追求本真的状态,从而使此在遵循内心深处的声音,不断地追求本真。基于以上分析,本论文得出如下结论。史密斯的《白牙》具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特征。史密斯的作品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类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层探索——人类都生存在一个荒诞的世界,面临着孤独、焦虑、无助等生存困惑,遭受着异化的痛苦。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中“此在”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史密斯对存在状态的探索。人作为此在是“向死而生”“向死而在”,我们无法逃避死亡,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自我追求来积极地面对生活,以期获得更好的自我实现。作者在《白牙》中所表达的生存观点不仅反映了史密斯乐观积极的人生哲学态度,而且对当代人的生存观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