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视域下解读扎迪·史密斯的《白牙》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kj1gjdgjsj456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扎迪·史密斯是一位优秀的牙买加裔英国女作家,她的处女作《白牙》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国内外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高度评价。各种奖项也随之而来,如:《卫报》最佳处女作奖、英联邦作家处女作奖、《时代》杂志2000年年度十大好书等。迄今为止,该小说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版,被译成了20多种语言。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小说所揭示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从女性主义、后殖民、文化研究等研究视角进行分析、解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论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观点对《白牙》进行解读。海德格尔存在理论下,“此在”概念指的是现实的人,而当前此在面临的主要危机是沉沦、异化。海德格尔关注人的现实性,他认为人生活在一个荒诞的世界,受到虚无的影响,这样无法做到诗意地栖居。此在迷失于现实之中,不断经历着异化、沉沦的痛苦,因此无法本真地存在。但“向死而生”和“愿有良知”两种救赎方式会将此在从非本真的状态中唤醒,使此在追寻本真,做本真的自己。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对作家及其作品、《白牙》的研究现状以及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概念进行论述。第二章阐述了小说中三位主人公面临的生存困境,分析他们虚无的生存状态。第三章主要对此在的沉沦异化状态进行分析。三位主人公都体会到了来自社会的孤立感和家庭的疏离感,因此陷入了沉沦、异化的状态。第四章分析了此在自我救赎的两种方式即“向死而生”和“愿有良知”,这两种救赎方式将“此在”从异化和沉沦的状态呼唤到追求本真的状态,从而使此在遵循内心深处的声音,不断地追求本真。基于以上分析,本论文得出如下结论。史密斯的《白牙》具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特征。史密斯的作品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类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层探索——人类都生存在一个荒诞的世界,面临着孤独、焦虑、无助等生存困惑,遭受着异化的痛苦。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中“此在”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史密斯对存在状态的探索。人作为此在是“向死而生”“向死而在”,我们无法逃避死亡,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自我追求来积极地面对生活,以期获得更好的自我实现。作者在《白牙》中所表达的生存观点不仅反映了史密斯乐观积极的人生哲学态度,而且对当代人的生存观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泸优一号白萝卜、泸优二号早萝卜、泸优三号红萝卜、泸优四号红萝卜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通过'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利用萝卜不育系与自交系杂交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进行了丙烯酸(AA)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接枝反应。接枝率随A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15.6%。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当接枝率达到3.4%时产物
灭火救援装备统型工作是为破解灭火救援装备型号规格繁杂、影响作战效能发挥、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瓶颈"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结合笔者所在单位装备建设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消
考察了尼龙6在3种不同注射机参数和注射机不同部位分别充满氩气的条件下进行注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尼龙6在240℃、转子转速127r/min及氩气氛围内能够大幅度提高其
目的:开发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课程,以期为社区护理人员寻求有效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取文献研究,分析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方法、内容、形式、评价等内容,结合课程的内涵,以情境课程设置模式为理论框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4个方面进行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构建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课程方案
作为我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都充满了悲情色彩,他的一生坎坷而又波折,这又恰恰和他所处的时代命运相连,本文从杜甫诗歌的风雨意向来分析他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