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0回的《醒世姻缘传》与12卷的《聊斋志异》皆为鸿篇巨制,作者本人的许多观念都会在如此长的篇幅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本文以学术界一些学者认为西周生就是蒲松龄的观点作为出发点进行思考质疑,从分析《醒世姻缘传》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分四章进行论述。先分析两书中各自包含的女性形象,再将两书中出现的同类型情节中的女性进行对比,然后从几个方面提炼出两书作者各自的女性观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出两书的作者在女性观上的极大差异的结论,企图在西周生与蒲松龄是否为同一人的问题上做出某种程度的解答。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中,女子的一生都是由其对于婚姻的意义来进行评定的,女人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与生存的。既然女人的一生都被婚姻所掌控,将女性按照其所处地位来进行分类自然能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女性观。《醒世姻缘传》中有众多形象特征各异的女性,故论文第一章将《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按妻子、妾、妓女进行分类,每类中提出最具代表的几个女性进行具体分析。而《聊斋志异》受作者严重的男权思想影响,导致形象丰满且值得一提的女性较之《醒世姻缘传》少了很多。为了更好地与《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第二章按妻子、自甘卑贱的贤妾、矢志不渝的妓女、花狐鬼媚即纯粹献身的女子四个部分来进行分析论述。整部《聊斋志异》中,只有妻“敢”“不贤”,其他所有女性都是千篇一律地符合男性审美需求的“贤”,故第一节将妻子形象分为贤妻良母形象和被惩戒的“不贤”之妇形象进行分析论述。两书中各自的女性形象分析结束后,第三章将两书中出现的同类型情节中的女性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则据前三章的分析提炼出两书各自所体现的女性观,并将它们进行一一对比。最后的结语总结两书作者在女性观上的极大差异,进而得出西周生与蒲松龄可能不会是同一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