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该挑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风能是最有潜力的绿色新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该挑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风能是最有潜力的绿色新能源,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带动风电场的快速建设,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分期扩建,多机型风电场变得越来越普遍。
当前我国各风电场装备的风电机组都配有相应的远程监控系统,但系统的通讯方式互不兼容,给风电场的运行管理造成困难,因此我国制定相应远动通信规约IEC60870-5-104规范风电机组控制系统。论文以最新的资料和数据介绍了该规约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综合分析了风电场监控系统的结构,通过对不同的通讯方式进行比较,确定了就地监控系统与远动子站之间采用异步串行RS-485通讯接口、远动子站与调度主站之间采用基于TCP/IP以太网的IEC60870-5-104远动规约。总结了风电场监控系统的功能、基本要求及特点。
基于以太网技术和TCP/IP技术,研究了IEC60870-5-104规约在风电场中的应用。分析了IEC60870-5-104规约的报文结构、如何在风电场实现变电站端与调度主站端之间的TCP/IP连接与数据传输、调度主站端如何对远动子站端下达控制命令并对其进行远动控制。IEC60870-5-104规约不仅适用于调度主站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或调度主站与远动子站RTU之间基于以太网的数据传输,同时也适用于变电站内部的数据网络传输。
分析了风电场变电站的三种不同种类的数据流,即周期性数据流、随机性数据流和突发性数据流,分别针对其自身的特点进行建模分析。得出了报文传输的流程,即报文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所产生的时延,构成网络端对端的时延。
通过设置不同的网络仿真环境和仿真参数,应用网络仿真工具OPNET对IEC60870-5-104规约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规约层对通讯都有时延影响,特别是高层规约的封装和拆封开销。分析并得出了影响规约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网络背景流量、节点处理能力等等,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何将彩信这种移动增值服务应用到小区、家庭、工厂等场所的安防方面已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视频远程监控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管理及其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运输成本占有率的居高不下呼吁对运输优化方法与理论进行研究。联盟运输调度问题(Allied Vehicle Routing Problem,AVRP)是研
运动规划系统是月球车导航与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月球车的整个运动过程进行规划,确保月球车安全可靠地由起始位姿移动至目标位姿。良好的运动规划系统有助
仿真实验与传统实验相比,具有因子数量众多、因子类型各异、考虑指标多样等特点,如果对因子进行全面分析,实验规模过大。而根据效应的稀疏性原理,往往是少量因子对输出产生相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用户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扩大供电能力、降低线路损耗和减轻劳动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卓有成效的进展,促使配电自动化系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馈线终端单元监视和控制系统的实现,介绍了基于GPRS网络通信技术
目前,我国水环境现状令人堪忧,尤其是水中矿物油的污染。因此,快速准确的对矿物油进行检测分析,鉴别污染油的种类和含量,对水污染的处理和水质检测意义重大。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与平行因子算法相结合是目前水质检测的方法之一。三维荧光光谱法测量得到的是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变化的三维矩阵。采用平行因子算法沿三个方向将三维数据进行分解,可同时获得激发矩阵、发射矩阵和浓度矩阵,实现对光谱存在重叠相似的水中污染
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的火电机组逐渐成为主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设备结构和工艺流程更为复杂,对于热工系统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经典PID控制方法广泛的应用于火电机组生产过程中,并且能够满足大部分的控制要求。但是当控制对象中存在非线性、大时滞、多变量耦合等复杂特性时,简单的PID控制难以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因此,针对热工系统对象的复杂特性,设计有效的自动控制方案,保证机组安全、经
航天任务复杂化,对卫星的敏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卫星的大角度机动稳定能力,对于在轨卫星具有重要意义。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群(SGCMGs)是有效的角动量交换装置,相对于
主蒸汽温度对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对其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一般要求与设定值的偏差保持在??5C以内。但该系统具有大迟延、大惯性、时变、扰动因素多等特点,且随着机组的容量增大,惯性特征显著增强,被控对象更为复杂。传统的PID基于反馈原理,不能及时调节大迟延对象,往往会造成很大的超调量,而且固定参数的控制器在多变的生产环境中,控制效果也不够理想。本文研究了预测控制在300MW机组
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背景,提出了双输入多率系统的最小二乘迭代辨识研究课题。该课题属于应用基础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作者在查阅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