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的利用化石能源,排放了大量有害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全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势在必行。低碳经济是以实现碳减排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中国三大产业里的基础性与保障性产业,目前由于粗放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导致排放的温室气体大量增加。因此,促使低碳经济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是未来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云南农业发展水平虽较为落后,但是其独有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条件具有发展低碳农业的巨大潜力。本文以云南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为研究目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将低碳农业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云南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按照熵值法原理确认权重的同时运算测度值,进一步采用LMDI模型对云南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找出影响云南省低碳农业发展的驱动和抑制因素,并基于计量分析研究手段,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探索各因素与农业碳排放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最后总结了发达国家发展低碳农业的经验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云南省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云南低碳农业发展政策的有效制定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形成了以下研究结论:(1)云南省2000-2015年之间的低碳农业发展获得了不小的成就,整体上表现出连续增长的良好进展态势。在云南省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态环境、能源低碳化利用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占比和测度值有所差异。(2)利用LMDI模型分解出影响云南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得出:云南农业碳排放的增加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所驱动;云南农业碳排放的抑制因素则包括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农业劳动力规模的合理配置。(3)对影响云南农业碳排放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规模是农业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碳排放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4)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以及发达国家发展低碳农业的经验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云南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