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BMI和WC/WHt R不同筛查诊断标准,分析唐山市319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全身性和腹型超重肥胖流行现状;评价不同筛查诊断标准在唐山市319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一致性;全身性及腹型肥胖筛查标准相结合筛查唐山市319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优势。方法此调查为现况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唐山市处于城市中等经济水平不同区域的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及处于农村中等经济水平不同区域的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7~18岁儿童青少年。按年级分层,随机选择班级,整群抽取所选班级的全体学生作为调研样本。测量身高、体重、腰围人体指标,建立数据库,有效样本3199人。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计量资料(身高、体重、腰围)服从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算Kappa值及其95%置信区间(95%CI)比较不同标准不同方法超重、肥胖率的一致程度,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超重肥胖发病率:唐山市319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全身性超重肥胖率BMI(体质指数)-WGOC(中国肥胖工作组)标准为29.1%,BMI-IOTF(国际肥胖工作组)标准为27.5%;BMI-WGOC标准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30.1%,超重率为12.8%,肥胖率17.3%;农村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28.2%,超重率为12.9%,肥胖率为15.3%,BMI-IOTF标准结果与其具有一致性;腹型超重肥胖率WC(腰围)-中国标准为42.5%,WC-北京标准为38.2%,WHt R(腰围身高比)-中国营养学会标准为36.7%;2性别比较:全身性超重肥胖率以及腹型超重肥胖率,在10~12岁年龄组、13~15岁年龄组、16~18岁年龄组3个年龄组表现出超重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3不同区域比较:全身性超重肥胖率及腹型超重肥胖率,城市和农村无显著差异;4年龄变化趋势:7~12岁全身性超重肥胖以及腹型超重肥胖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10~12岁组发病率最高,13~15岁组、16~18岁组呈现下降趋势;5单一使用BMI标准进行超重肥胖筛查会漏查10.6%~16.8%腹型超重肥胖儿童,单一使用腹型超重肥胖标准会漏查1.6%~3.0%的全身性超重肥胖儿童。结论1唐山市319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全身性、腹型超重肥胖率高于国内总体调查水平。2全身性肥胖和和腹型肥胖筛查诊断标准在唐山市319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诊断中具有一致性;3全身性及腹型肥胖筛查标准相结合筛查唐山市319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可提高肥胖检出率。图2幅;表11个;参10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