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开发过程中凸现出的矛盾,本文采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手段对三个开发区块进行了相应的研究:首先综合运用岩性、电性等特征对沙二上1油藏上下地层界线进行了划分,确定了顶、底划分标志,并对各小层进行了划分;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以岩心、测井资料为基础,借助基准面旋回识别原则,将濮城油田沙二上1划分为一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并在砂组内部进行了追踪对比,建立了濮城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其次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结合大量的测井和录井资料,确定了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的沉积相类型为具有恒定物源供给的末端扇沉积体系,并针对其微相类型展开研究,确定了各微相的分布规律。然后,结合小层和沉积相研究,对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各砂层组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油藏层内非均质性以严重非均质性为主,层间非均质性以严重非均质性或非均质性为主;研究了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的隔夹层成因识别标志,分析了隔夹层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的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划分了三种储集岩类型,得到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储层类型以Ⅱ、Ⅲ类储层为主。最后,在综合前期成果的基础之上,利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东、西、南三个开发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物性模型,并依据建立的含油饱和度、含气饱和度和NTG模型,对三个区的原油地质储量以及西区和南区的天然气储量进行了拟合,检验了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程度,达到了提供数模模型的要求。